第二十二章:官運亨通(2 / 3)

知縣大人不解,問:“此事與你風馬牛不相及,根本無關,你有什麼可憤憤不平的?”

甄邦賢說:“學生不是為自己憤憤不平,正如大人所言,與學生毫不相幹,學生是為大人憤憤不平。”

知縣大人說:“與本縣也不相幹,為何憤憤不平?”

甄邦賢答:“想那望江知縣論出身不如大人。大人乃科班出身,正經的進士甲第,金榜題名天子門生,而他不是。論政績本縣在大人的治理下數年來太平無事,上繳稅賦逐年遞增,民生安泰。論才幹他更是沒得比,他能升任府台而大人您卻未能升,學生故而憤憤不平。”

知縣大人抬手指了指上方,歎道:“你不知嗬,他上方有人。本縣如何能比嗬!”

甄幫賢小心翼翼說:“所以,大人還是應該多去杭城,乃至京師走動走動,若大人能平步青雲,學生等也能跟著沾光呀。”

知縣大人拍拍甄邦賢肩膀,說:“多勞先生費心,有機會來時本縣一定好好把握。”

甄邦賢又問:“望江縣令升遷後,不知哪位大人補他的空缺?”

知縣大人說:“這個朝庭自有安排,我等就不必操心了。”

甄邦賢說:“大人不然,望江縣與本縣是近鄰,地界三麵相接,經常有族鄰糾紛,還有搶奪水源之爭,望江縣令與我們能不能和睦是至關重要的。”

知縣大人說:“聽說由原先的縣丞接任。”

知縣大人想了想,按住甄邦賢肩膀讓他坐下,若有所思地說:“邦賢哪,那縣丞升任了縣令,縣丞的位置不是空下來了嗎,本縣思謀你當書辦也已數年,口碑極好,活動活動若能當上那望江縣丞豈不是天大喜事,以後我們之間的關係更為融洽。”

甄邦賢繞了半天彎就等著知縣大人這句話,,連忙跪下,說:“若得大人抬舉,學生三生有幸沒齒不忘!若能出任望江縣丞,以後大人的吩咐就是望江縣令的吩咐,學生唯大人馬首是矚!”

知縣大人說:“你不必言謝,這也不是本縣做得了主的,須得撫台大人首肯。本縣力所能及為你修書二封吧,一封向撫台大人薦舉你,將你的才幹及曆來所作所為稟報撫台大人,另一封寄給學政大人,讓他在撫台大人麵前為你多多美言。學政大人的話,撫台大人還是聽得進去的,何況他也受過你的好處,理當為你說幾句好話。”

知縣大人鋪紙,甄邦賢連忙磨墨。書信送出後,甄邦賢心中幾分高興幾分擔憂。高興的是若真能出任望江縣丞,真正是步入仕途了。縣丞是有品級的朝庭命官,而書辦、師爺及衙役班頭都是沒有品級的差役,知縣大人用你就留在縣衙,若不用你就卷鋪蓋走人。擔憂的是自己充其量隻是個鄉試的舉人,不是金榜題名的進士,何況撫台衙門一個出得上力的人也沒有,也不知學政大人能否為自己說話。他深知隻有做了縣丞才能一級一級往上升,這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機會。

甄邦賢必須動用一切可以動的力量為自己所用,他想到了曾經給予過幫助的老鄉紳。甄邦賢去求助於老鄉紳。老鄉紳兒子得以保全,對甄邦賢自然是感激涕淋,何況甄邦賢連送他的銀子也不收,表現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使老鄉紳欽佩之至。聽了甄邦賢宛轉表達的來意,他公子斷然說:“父親快快修書一封給表兄,書辦大人為人正直,才華橫溢,如能出任望江縣丞也是一方福音。”

老鄉紳沉思片刻,說:“此事修書不妥,必須麵呈,細說端詳。老夫明日就去杭城,找侄兒麵談,務必讓他在撫台大人麵前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