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官運亨通(1 / 3)

第二十二章:官運亨通

一場人命官司在甄邦賢的策劃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籠罩在知縣大人心頭的重重陰雲煙消雲散。三方受益,皆大歡喜。

鄉紳家花了錢,保住了公子性命。畢竟是公子傷了人家性命,不管是地痞也好,無賴也罷,終歸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花的錢也是值得的,鄉紳家自然是感激甄邦賢的從中斡旋,當然更感激知縣大人寬厚慈悲。

死者家屬原本對死者並無好感,如今他死了自己白白得了二百兩銀子,母子以後的生活有了著落,自然也是比較滿意,哪裏還去上訴。即便上訴贏了,也隻贏得個空名頭,哪裏還有銀子到手。

知縣大人心中一塊石頭落地,如釋重負,渾身連骨頭都輕鬆了。他對得起學政大人的重托了,這對他以後的仕途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幫助的。

事情處理完畢,知縣大人設酒款待甄邦賢。知縣大人向甄邦賢一拱手,說:“多謝先生指點,先生天資聰穎人情練達,日後必定能夠飛黃騰達,本縣這裏向先生敬酒了。”

雖然事情皆大歡喜,但甄邦賢心中卻多少有點堵塞,總覺得自己好象玩弄了卑鄙的手法,褻瀆了什麼。究竟褻瀆了什麼呢,是褻瀆了死去的人嗎?應該還他一個清白嗎?可是縱然將鄉紳家公子繩之以法,他又能得到什麼呢?他又能感覺到什麼呢?人死萬事休,是世人心中的感覺,是自己心中的感覺吧。那麼是褻瀆了那婦人對丈夫的感情,按理婦人應該要求法律嚴懲凶手,替丈夫伸冤報仇,可他們之間還有感情嗎?她得到了銀子,對於她來說,銀子的保護比丈夫的保護似乎更加牢靠。如若上訴,她還能得到銀子嗎?

甄邦賢端著酒杯,心中並不輕鬆.

“大人,我們是否褻瀆了朝庭的律法?”甄邦賢在心裏這樣說,當然沒有拿這樣的話去問知縣大人。這樣問知縣大人,不是太傻了嗎。

知縣大人正在興頭上,一杯接連一杯向甄邦賢勸酒。甄邦賢想我隻是策劃者,真正的決定者是知縣大人,我何必自尋煩惱呢。如此一想,他便釋然了,與知縣大人碰杯,也一杯接連一杯地喝酒,一醉方休。

知縣大人為此事特意去了一趟省城,向學政大人細細敘述了一番事情經過,倒也沒有過分貪功,隻是有意無意表示自己擔了莫大的幹係,計謀的策劃是甄邦賢的功勞。學政大人是見過大世麵的人,官場上的一套輕車熟路,洞察秋毫,表示自己理解知縣大人的壓力,暗示他心中有數了,並請知縣大人帶話給甄邦賢,其實隻有五個字:“知道了,多謝”。

五個字足夠了,能在學政大人心中留下甄邦賢三個字,得到學政大人的賞識,這是甄邦賢步入仕途的起點和基石。

自此,知縣大人對甄邦賢更是信任,許多事情都放手讓甄邦賢去辦,有什麼為難之處,也經常與甄邦賢商議。甄邦賢成了縣衙裏炙手可熱的一個人物,幾年時間裏辦了許多好事,當然也辦了一些諸如鄉紳公子行凶那樣的斡旋之事,總之未出任何差錯,聲譽日隆。

一日甄邦賢正在縣衙處理事務,收到一份文書,拆開一看原來是臨近望江縣知縣升任府台的邸報。甄邦賢將邸報呈給知縣大人,知縣大人看也不看,隨手扔在書案上,說:“此事本縣已經知曉,未發邸報之前,撫台衙門的朋友已經告訴本縣了。”

甄邦賢做了幾年書辦,已經洞悉其中的奧妙,各府各縣的長官都買通撫台衙門及各道台衙門的相關人士,定時不定時地給他們塞一點銀子,一有風吹草動,讓他們提前通報。

甄邦賢說:“學生想來大人也是已經知道了,學生隻是覺得此事做得不太公正光明,心裏不免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