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猛虎複仇(1 / 2)

卻說袁紹領軍在大陣之後,先使探馬看時,回報麴義斬將搴旗,正在追趕敗兵,袁紹聞言大喜,因此不作準備,他與田豐引著帳下數百大戟士,乘馬前去前陣觀看,此刻袁紹看著目光放眼戰場之上,不由嗬嗬大笑道:“公孫瓚徒有白馬將軍之名,在我看來不過是無能之輩罷了!”

正說之間,忽見一名白衣白馬的少年小將衝到麵前,這小將手中一杆銀槍,寒芒所過之處袁紹軍紛紛落馬,而此刻袁紹身邊的大戟士急待忙上前攔住,這少年銀槍一掃,連刺數十人,眾軍皆走。

後麵公孫瓚軍團團圍裹上來,田豐見狀不由慌忙對紹說道:“主公快到空牆中躲避!”

袁紹聞言非但不退,反將兜鍪仍於地上,大呼道:“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苟活!三軍將士隨我死命上前!”

眾軍士聞言齊心死戰,趙雲衝突不入,而此刻袁紹兵大隊掩至,顏良亦引軍來到,兩路並殺。趙雲保公孫瓚殺透重圍,回到界橋。紹驅兵大進,複趕過橋,落水死者,不計其數。

袁紹當先趕來,不到五裏,隻聽得山背後喊聲大起,閃出一彪人馬,為首三員大將,乃是劉玄德、關雲長、張翼德。

且說劉備三人在平原探知公孫瓚與袁紹相爭,所以特來助戰。此刻三人正好趕上公孫瓚大敗,當下三匹馬,三般兵器,飛奔前來,直取袁紹。袁紹看到這三人後不由驚得魂飛天外,畢竟這三人可是敢和呂布叫陣的狠角色。

這一驚差點讓袁紹將手中思召劍都扔了,他急忙撥轉馬頭向後而逃,劉備三人哪裏肯舍,一路追殺過去,如不是顏良文醜和一眾大戟士死命擋住三人,袁紹差點就死在這三人的手中。

袁紹被眾人死命救過橋,公孫瓚見手下軍士死傷慘重,亦收軍歸寨,眾人回到大營後,眾人分賓主落座後,公孫瓚笑著說道:“若非玄德遠來救我,為兄幾乎被那袁紹弄的狼狽不堪了!”

劉備笑了笑也沒說什麼,他這次之所以來,是因為公孫瓚一直都在幫助他,但是其實他心底並不是太喜歡這種混亂爭伐,他想要的是各諸侯同心協力救回天子,複興大漢,公孫瓚也看出了劉備的心思,於是他打著哈哈也不在說這件事,他指著一旁的趙雲對劉備說道:“師弟,來,給你介紹一個厲害的人物!”

公孫瓚將趙雲介紹給劉備,然後叫來酒宴開懷暢飲。席間劉備跟趙雲聊了聊,發現這個少年跟他很像,也有一股複興漢室兼濟天下的胸懷,二人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劉備心中更是趙雲有了一股濃重的欣賞之意。先不說趙雲武力如何,起碼人品就沒問題!

當先酒宴散後,劉備更是拉著趙雲詳談了一夜,二人更是越發的尊重對方了。

卻說袁紹被公孫瓚和劉備殺敗了一陣後,不由退守城中,不敢在出城與之交戰,後來袁紹采用逢紀的計策,開始了一個拖字決,意圖能夠脫到公孫瓚糧盡推兵,然而讓袁紹有些意外的是,公孫瓚竟然並不在乎這個,雙方於磐河相持月餘,每日都是互相攻伐,這時有人來到長安報知董卓關東之事,董卓不由將李儒召集過來,李儒不由對卓說道:“袁紹與公孫瓚,也算恩上當今豪傑,現在二人在磐河廝殺,正是我們收心的好時刻,我們不如假天子詔命,派人往磐河勸二人和解。如今這二人為了顏麵都是在苦苦支撐,到時候詔命到時,這二人必定都會順勢而下,並且對丞相感恩戴德,到時候這二人雖說不會立刻投入太師麾下,到時候即使在有人矯詔他們也必然不會在參加了!”

董卓聞言之後,沉思片刻,然後開口說道:“如此也好!”

次日董卓下令,便使太傅馬日磾、太仆趙岐,齎詔前去。這二人都屬於大漢的元老宿臣,且說這二人來至河北,袁紹出迎於百裏之外,這二人拿出詔書並說明來意後,袁紹伏身領命,再拜奉詔,二人說完之後,太傅馬日磾看看左右無人後,於是低聲對袁紹說道:“本初,現在的你可還是大漢的忠臣麼?”

袁紹聞言,臉色變幻,他自然明白太傅馬日磾的話中之意,於是他低頭說道:“太傅教訓的是!”

次日,二人又至公孫瓚營宣諭,公孫瓚乃遣使致書於袁紹,雙方互相講和。,然後二人各自撤兵回到各自的領地。

且說公孫瓚即日班師,又寫表薦劉玄德為平原相,那日公孫瓚軍行至一處,劉備引軍和公孫瓚辭別,公孫瓚送走了劉備後,趙雲更是一騎連送劉備到三十裏外,二人目光相對,更是不忍相離。

這時趙雲看著劉備感歎道:“昔日,我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其所為,公孫亦和那袁紹是一路貨色,都是不恤百姓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