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袁譚、袁尚二人自曹軍走後,自相慶賀。袁熙、高幹二人各自辭去,而袁譚因為身為長子,卻不能繼承父業,心實不甘,每日與郭圖等人商議奪位之事,一日袁譚設鴻門宴請袁尚,袁尚自知宴無好宴,於是與審配商議,審配讓袁尚披掛出城,趁勢引兵攻袁譚。
當日袁尚引兵五萬出城,袁譚聞聽袁尚引軍來,情知事泄,亦披掛上馬,與袁尚交鋒。
二人相見互相大罵見譚大罵,二人親自交鋒,袁譚不敵袁尚,敗回本陣,袁尚親冒矢石,衝突掩殺,袁譚敗走,引敗軍奔平原,袁尚自收兵還。
袁譚敗了一陣與郭圖再議進兵,令岑璧為將,領兵前來。袁尚自引兵出冀州,兩陣對圓,旗鼓相望,岑璧出馬罵陣,袁尚本欲自戰,未及他出馬,大將呂曠,以拍馬舞刀,來戰岑璧。
二將交手十個回合,呂曠斬岑璧於馬下,袁譚兵又敗,再奔平原,審配勸袁尚進兵,追至平原,袁譚抵擋不住,退入平原,堅守不出。
袁尚三麵圍城攻打,袁譚與郭圖計議。此時平原城中糧少,而袁尚軍又銳,勢不可擋。
眾人無計可施,這時一人入內勸二人道:“主公何不遣人投降曹操,到時曹操將兵攻冀州,袁尚必還救,將軍引兵夾擊,袁尚可擒。若曹操擊破袁尚,我等在斂其軍以拒曹操,曹操軍馬遠來,糧食不繼,必自退去。我們到時候可以仍據冀州,以圖進取。”
袁譚視之說話之人乃一尖嘴猴腮之人,他不識此人,不由疑惑的看向郭圖,郭圖見了開口說道:“將軍此人乃辛評之弟辛毗,字佐治,現為平原令。”
袁譚聞言點頭,眾人見禮之後詳談,辛毗更是自告奮勇願去許都為使,當日袁譚修書付辛毗,又派三千軍送辛毗出境。
這辛毗星夜齎書往許都見曹操,正於路上欲曹軍北上,辛毗到曹操寨後,曹操問其來意,辛毗具言袁譚相求之意,呈上書信。
曹操看書畢,留辛毗於寨中休息,然後他聚文武計議,程昱此刻出列說道:“袁譚被袁尚攻擊太急,不得已而來降,不可準信。”
荀攸笑道:“仲德之言差矣,以愚意度之,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若二子和睦,共守成業,天下事尚未可知;而今其兄弟相攻,勢窮而投我,我等當先提兵除袁尚,然後靜觀其變,並滅袁譚,天下可定。此機會必不可失。”
曹操聽了大喜,當日設宴便邀辛毗飲酒,席間曹操對坐於席間的辛毗問道:“袁譚之降,真耶詐耶?”
辛毗放下酒杯微微一笑道:“明公勿問真與詐,隻論其勢,如今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於外,謀臣誅於內,兄弟讒隙,家分為二,加之四州饑饉並臻,天災人困,無問智愚,皆知袁氏當土崩瓦解,此乃天滅袁氏之時。如果明公提兵攻鄴,袁尚不還救,則失巢穴,若還救,則袁譚踵襲其後,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眾,如迅風之掃秋葉,明公何猶豫?如果河北既平,則霸業可成。願明公仔細思之。”
曹操聞大喜:“哈哈哈,佐治之言甚合我意,我隻歎與佐治相見恨晚!”
當日席散,第二日曹操親自督軍進取冀州,曹軍渡過黃河,袁尚聞報後知曹軍渡河,急急引軍還鄴城,命呂曠、呂翔二人斷後。
袁譚於平原城中見袁尚退軍,於是大起平原軍馬,隨後趕來,袁譚領軍行不到數十裏,一聲鼓響,兩軍齊出:左邊呂曠,右邊呂翔,這兄弟二人截住袁潭,袁譚勒馬,他自然認得二呂,此刻他見了二人開口說道:“二位將軍我父在日,我並未慢待二將軍,今何從我弟而攻我呢?況且如今我與曹丞相聯手,你們認為老三能有多大的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