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當夜命人隨金光挖掘,後下人來報說掘出一銅雀,曹操視之不解其意,於是他回頭對荀攸說道:“此是何兆?”
荀攸想了一會說道:“昔有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兆。”
曹操大喜,遂命眾人作高台以慶,即日破土斷木,燒瓦磨磚,築銅雀台於漳河之上,約計一年而工成,曹操三子曹植進道:“若建層台,必立三座:中間高者,名為銅雀;左邊一座,名為玉龍;右邊一座,名為金鳳。更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這樣才叫壯觀。”
曹操聞言於是留曹植與曹丕在鄴郡造台,使張燕守北塞,他則將所得袁紹之兵,共五六十萬,班師回許都,大封功臣,又表贈郭嘉為貞侯,養其子奕於府中,複聚眾謀士商議,欲南征劉表。
卻說劉備自到荊州,劉表待之甚厚,一日,正相聚飲酒,忽報降將張武、陳孫在江夏擄掠人民,共謀造反。
劉表讓劉備引軍破之,劉備當日領命即行,不一日,來到江夏。張武、陳孫二人引兵來迎,劉備與關、張、趙雲出馬在門旗下,望見張武所騎之馬,極其雄駿,劉備指點道:“此必千裏馬。”
言未畢,趙雲挺槍而出,徑衝彼陣,張武縱馬來迎,趙雲手起一槍刺張武於馬下,隨手扯住轡頭,牽馬回陣。
陳孫見了不由從背後殺來,張飛大喝一聲,挺矛直出,將陳孫刺死,眾皆潰散。劉備招安餘黨,平複江夏諸縣,班師而回。
劉表出郭迎接入城,設宴慶功眾人酒至半酣,劉表停杯對劉備說道:“玄德如此雄才,荊州有倚,我現在唯憂南越不時來寇,張魯、孫權亦虎視眈眈。”
劉備聞言笑道:“弟有三將,足可委用,使張飛巡南越之境,百越必退,雲長拒固子城,以鎮張魯;趙雲拒三江,以當孫權,兄長以為如何?”
劉表聞言喜,欲從其言,此刻蔡瑁在側,急忙以目製止,當夜會同蔡夫人一同勸說劉表,劉表沉吟不答,次日出城,見劉備所乘之馬極駿,問之知是張武之馬,劉表稱讚不已。
劉表遂將此馬送與劉表,劉表大喜,騎回城中。正遇蒯越,蒯越見而問之何來,劉表如實答之,蒯越皺眉說道:“昔先兄蒯良在世時,最善相馬,越耳濡目染亦懂一些,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張武為此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
劉表聞言皺眉,次日請劉備飲宴,送回此馬,劉備稱謝。劉表又命劉備引軍屯於襄陽北部屬邑新野縣,劉備知劉表怕他反客為主,於是領諾而出,次日,劉備謝別劉表,引本部軍馬徑往新野,招兵買馬。
且說甘夫人雖劉備在新野,嚐夜夢仰吞北鬥,因而懷孕,一夜有白鶴一隻,飛來縣衙屋上,高鳴四十餘聲,望西飛去,甘梅隻覺腹痛難忍,當夜分娩,異香滿室,得一男嬰,取名劉禪,乳名阿鬥。
一日劉表邀劉備至後堂飲酒,酒至半酣,劉表停杯長歎。劉備見了不由開口問道:“兄長何故長歎?”
劉表歎息一聲說道:“我有心事,未易明言。”劉備再欲問時,蔡夫人出立屏後,劉表乃垂頭不語,須臾席散,劉備雖然疑惑但仍自歸新野。
又一日劉表又請劉備,席間劉表忽潸然淚下,劉備慌問其故。
劉表歎息一聲說道:“我實有心事,憋在心中,前者本欲訴與賢弟,又難以啟齒。”
劉備聽了急忙說道:“兄長有何難決之事?倘有用弟之處,弟雖死不辭。”
劉表擦去眼淚收拾心情之後,他開口說道:“我有二子,長子劉琦前妻陳氏所生,為人雖賢,但性格柔懦不足立事,而後妻蔡氏所生少子劉琮,頗聰明,我欲廢長立幼,但又恐礙於禮法,欲立長子,爭奈蔡氏族中,皆掌軍務,後必生亂,因此委決不下,心中煩悶。”
劉備聽了皺眉說道:“自古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若憂蔡氏權重,可徐徐削之,望兄長明察。”
劉表聞言默然,是時蔡夫人正在屏風後,聞劉備此言,心甚恨之,劉備自知語失,遂起身如廁。
見己身髀肉複生,亦不覺潸然流涕。
少頃劉備複入席,劉表見劉備麵有淚容問之。劉備長歎道:“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騎,髀裏肉生。日月磋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漢室未匡,是以悲來,不覺淚下!”
劉表安慰一頓,當日席散,劉備酒醉,歇於城內館驛之中,而劉表退入內宅,蔡夫人開口道:“適才我於屏後聽得劉備之言,甚輕覷人,其人必有吞並荊州之意。今若不除,必為後患。”
劉表搖頭不答,自去睡了,蔡夫人氣憤不已,於是密召蔡瑁入內,商議要殺劉備,在蔡夫人眼中,劉備不除,恐怕其子難繼劉表之爵位。
當日二人商議以以定,蔡瑁便連夜點軍去驛館殺劉備。
卻說玄德在館舍中,方欲就寢,忽一人叩門而入,劉備視之乃荊州從事伊籍,原來伊籍探知蔡瑁欲害劉備,特夤夜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