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天,我接觸了個新客戶,這個客戶是一家北歐的企業風險管理公司。
開了幾次會,我被客戶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迷住了。他們用圖表模型來規範和量化事物的不確定性,用精準的語言來陳述有關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的方法。在分析事實和采集數據的基礎上,所有工作步驟,都為將風險控製在可以承受的水平之內,直抵本質,絕無廢話。
後來,當他們針對項目依次提出分屬於 “規避、減少、接受、承擔”的解決方案時,我悟了。
我寫過的那些語錄體文字、博客故事、經驗教訓、塑身秘籍、出版的書和效率手冊,原來都可以用一個概念來概括。我分析了許多,隻是通過案例事實總結提煉。我也量化,也評估,也識別,也最終提出“規避、減少、接受、承擔”。如果剔除了所有的故事、對白、形容詞,剩下的筋骨就是一個思維模型。我把它叫作三觀,叫作係統,叫作思考方法,洋氣點兒的話,當然也可以叫作“女性人生風險管理”。
北歐客戶的項目持續了半年,我也偷師並自修了半年,整理出了一個適用於女性的人生風險管理體係。操作過程就像把鮮活的血肉和笑淚從糾纏的肌體中剝離,最後剩下一副冰冷骨骼,堅硬無比,格局清爽,一眼即可看透。完成之後,整個體係脈絡明確,看起來像一個管理學教科書裏的大公式。
問題是,縱然再工整再簡潔,女生們、姑娘們、婦女們,誰喜歡去研究和套用大公式呢?生活本來就忌太認真,毫無情趣以至於泯滅了遊戲精神。遊戲在於在好玩中可以通關,在通關中又持續好玩,要亢奮地贏過,懊悔地輸過,在於時間流逝中的點點滴滴。人生是體驗,不是非此即彼的嚴肅任務,玩家不需要一直正確不犯錯。
我曾經想到過圍繞女性人生風險管理寫一本大公式搭配例題的書,之後越想越發覺這其中的荒誕--既然世俗成功從來都不是衡量一個人內心幸福的標尺,既然是否結婚生子也不是這個標尺,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標尺究竟在哪裏,那麼單純的技術性通關並不能解決什麼。
我們的生活有點像大富翁遊戲,也有點像美少女夢工廠遊戲。先玩的多點兒經驗分享給後玩的人,玩不下去的時候互相切磋一下經驗,再玩不下去在網上搜索一下通關秘籍。而閱讀通關秘籍本身,並無樂趣與意義。所以,這本書所收錄的,依然是我這三年中的遊戲見聞,大白話記載著我是怎麼玩過來的,還將這麼玩下去。
虛擬遊戲永遠比不上真實生活精彩帶勁,就比如我曾經很喜歡電腦上的大富翁遊戲,某天覺悟到整個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大富翁遊戲,我孫小美已經被迫在裏麵玩了很久了--於是再也不喜歡玩假的--同樣是消耗精力,等待機會,作出選擇,那還是來點兒真的比較投入和刺激。一條命的遊戲,要玩就玩徹底。把每一天的運氣當成骰子,把三環四環當成方格,找幾個對手,判斷和醞釀,看人來人往錢來錢往,然後狠狠地等待買賣房子,等待換輛新車,等待理想中的自己和那些真正激動人心的機會終於出現。
感謝這個真實遊戲中為我設置的每一個關口、陪玩了每一段的人與事,無論這些人與事在一時看來是正麵還是負麵,是加速還是減緩,都豐富了遊戲的曆程和畫麵。
寫上一本書的後記時,我正在準備婚禮;而寫這本書的後記時,我在孕期的最後一個月,準備迎接生育。我確定我是在玩美少女夢工廠的真人版--無法後悔,不能重來。多好玩啊,在人生這個遊戲裏,我隻有一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