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磨礪(二)(2 / 2)

鄧建國心知肚明,自己自幼苦修少林輕身術和翻騰功,從而身輕如燕,動若驚鴻,騰身飛躍,形體異常靈巧,在樹林裏行進之時能夠攀藤抓葛,隨意升降,稍有可資著力之物,即可借勁用力,再加之深湛的少林柔骨功推波助瀾,令他在枝茂葉密的林間穿行更如魚得水,即使疾快如飛,也極少發出聲響。然而陳瑞不諳武技,根本不可能達到他的水準,因此,他隻好把查閱外軍資料時,無意中學來的美軍潛行規則和技巧傳授給陳瑞。

他對陳瑞說道:“狙擊手必須在潛行中隨時觀察前方及兩側的動靜,對每一處可能隱藏敵情的地方都不能放鬆警戒。”

陳瑞按照鄧建國所教的方法,在邁步之前,將79狙擊步槍貼緊身體,先用手將麵前的樹藤輕輕地推到一邊,然後伸出左腳去試探一下前方的地麵,把那些枯幹的枝葉撥在一邊,避免踩上去發出沙沙的聲響。

陳瑞邁步時的動作很輕,待到前腳落穩後,慢慢地將身體重心移到前腳,膠鞋的橡膠鞋底很薄而且柔軟,腳部極容易感應到地麵有無異物,在確認沒有異狀之後,才提起後腳,靠到前腳旁邊,而後如法炮製。

陳瑞小心翼翼地朝前移動著腳步,並不時地察覺到草叢、藤蔓和枯葉堆裏隱藏有細鋼絲和釣魚線,那是鄧建國事先拉繃好的,其目的在於使訓練貼近實戰,看來美軍狙擊手的潛行規則十分繁瑣,速度慢得像烏龜爬行,可是非常適用,加上陳瑞腳上穿著低腰解放膠鞋,行進中絕少弄出動靜,還比較容易感應地麵暗藏的詭雷和陷阱,收效良好,鄧建國心下大喜,告訴陳瑞,狙擊手製定計劃向任務目標地行進路線的原則有兩條:一是避免與敵遭遇;二是一旦遇敵,要便於迅速擺脫與敵接觸。除了避開本能移動路線外,計劃行進路線要盡量選擇偏僻、隱蔽、甚至險要的地段,比如沼澤地、密林、陡峭峽穀等,如無特殊需要,行進路線不要靠近軍事價值高的目標,比如關鍵公路、橋梁等設施。這樣做,一方麵與敵正麵遭遇的可能性比較低,即使遭遇,追兵也無法乘車追擊,比較容易擺脫。

言到此處,他偶覺口幹舌燥,解下水壺啜了一口水,當冰涼的清水順著食道流進腹中時,他腦海裏靈光一閃,乍猛的想起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便立馬對陳瑞強調,在缺乏水源的地方行進時,狙擊手的前進路線一定要避開水源。因為敵人的駐紮點往往靠近水源,此外,狙擊手在水源地也容易與大型猛獸或毒蛇遭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陳瑞稍加思索,冷不丁地問道:“副連長,假如我在潛行時突然發現前方有敵人活動,而且正在向我這邊靠近,該怎麼辦?”

鄧建國嫌這個問題陳瑞提得有些無聊,怫然不悅地道:“這個,你在偵察連時都學過了,在夜間突然碰見前方有敵人出現,你隻要躲進深草叢裏,一動也不動,敵人根本發現不了你,除非敵人的鼻子靈,會聞氣味。”

鄧建國如此一說,倒讓陳瑞想到了嗅覺超級靈敏的軍犬,便鑽牛角尖地問道:“那要是遇上軍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