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冰點異常,滴定酸度較低,脂肪含量也較低,說明摻假、摻雜的可能性大;
如果冰點異常,滴定酸度較高,而脂肪含量正常,相對密度也正常時,可能是高酸度奶;
如果冰點低,脂肪含量和相對密度正常,可能為病奶牛產的奶;
如果牛奶冰點較高,滴定酸度較低,脂肪含量較低,相對密度也低,這可能是摻水或摻稀薄的膠體物質。
膠體類物質的檢驗
檢測膠體物質摻假時,以乳清相對密度測定為主,正常牛奶中,乳糖及礦物質含量比較穩定,參考常規指標分析,正常牛奶乳清相對密度為1.027~1.030,一般乳清相對密度低於1.027,酸度和脂肪含量都低,可進一步驗證摻水或摻膠體物質。
防腐類物質的檢驗
對懷疑摻入抗生素、防腐劑或農藥的牛奶,一方麵可進行專項定性測試。此外也可進行活性試驗,凡摻有抗生物質的牛奶,都有阻抑微生物繁殖的因素,即抑菌作用,由於牛奶本身就是細菌生長發育的良好培養基,當有抑製細菌的物質存在時,加入發酵劑後,奶的正常活性就會改變,如果牛奶pH不變或下降緩慢都可懷疑摻入了抗菌防腐類物質,應進一步定性。
(三)常用的牛奶摻假檢驗方法
堿性物質的檢驗
為了掩蔽牛奶的酸敗作用,降低牛奶的酸度,防止牛奶因變酸而發生凝結,因而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堿(碳酸鈉或碳酸氫鈉)。但加堿後的牛奶不僅滋味不好,而且易使腐敗菌生長,同時有些維生素也被破壞,對飲用者的健康不利,因而對原料生奶加堿的檢出有一定的意義。常使用的方法有溴麝香草酚藍法、灰分堿度滴定法和玫瑰紅酸定性法等。
摻水檢驗
牛奶摻入水後,使牛奶中各種組成成分的含量降低,並使其物理性質發生改變。因而可利用牛奶中非脂乳固體的含量來推算其摻水量。
一般牛奶的非脂乳固體質量分數在8.5%以上,若牛奶的非脂乳固體含量低於8.5%的即可疑為摻水。但由於不同牛奶樣品內所含非脂乳固體變化幅度較大,如果摻入的水量很少,就不易發覺。
檢定牛奶是否摻水,冰點測定方法是一個最為準確的方法,可以用專用冰點儀直接進行檢測。
葡萄糖類物質的檢驗
奶農為了提高鮮奶的密度和脂肪、蛋白質等理化指標,常在鮮奶中摻入含葡萄糖的物質如葡萄糖粉、糖稀、糊精、脂肪粉、植脂末等。常用的方法是班氏定性試劑法,其原理是葡萄糖粉、糖稀、糊精、脂肪粉、植脂末中都有含量不等的葡萄糖。葡萄糖具有還原性,在加熱的強堿液中能使銅離子(Cu2+)還原為亞銅離子(Cu+),班氏定性試劑是一種在堿性中含有銅離子檸檬酸鈉的複合劑,葡萄糖能使試劑中的銅離子(Cu2+)還原為亞銅離子(Cu+),形成黃色的氫氧化銅或紅色的氧化銅。也有一些中小企業直接使用醫用尿糖試紙進行快速檢測。
澱粉、豆漿、麵粉類物質的檢驗
奶農在鮮奶中摻這類物質是為了增加奶的重量和提高密度,這類物質在濃縮工藝中常常會發生焦管現象。檢驗方法的原理是碘遇澱粉變為藍色。
具體檢驗方法:取奶樣3毫升碘液於試管中,加入1滴待檢奶搖勻後觀察現象。有澱粉存在時,奶樣呈現藍色。用加熱煮沸試驗後冷卻的奶樣做靈敏度更高。
乳清粉的檢驗
乳清粉的價格相對全脂奶粉便宜許多,且全部成分都來源於鮮奶,因此用常規的化學方法很難分辨。由於乳清粉的脂肪含量一般都小於等於1.2%,蛋白質含量小於等於12%,乳糖含量則大於等於75%,我們可以使用奶成分分析儀快速測定理化指標。在生產中,有些摻有乳清粉的鮮奶脂肪含量甚至低於蛋白質含量,此時檢測鮮奶中的乳糖含量,如果乳糖大於等於4.80%,則可判定該原料生奶中摻有乳清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