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製品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如何進行有效的措施和減少危害,盡快恢複正常秩序呢?這就需要製定奶製品安全的應急預案,安排部署工作任務,進入應急響應狀態,按照各部門職能分工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製定各級的安全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對的救助體係和運行機製,最大限度減少安全事故的危害。
分級管理和響應
根據奶製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範圍,對重大奶製品安全事故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響應。按照“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安全工作原則,落實各自的職責,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對重大奶製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製事態發展,有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做好善後處理及整改督查。
明確職責、落實責任
重大奶製品安全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事故級別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組織和指揮本地區的重大奶製品事故工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發揮牽頭協調作用,組織協調工商、質監、衛生、畜牧等部門在所轄範圍內開展清查。工商管理部門積極開展清查治理工作,立即下架和封存問題奶製品。責令經營者暫停銷售相關產品,待檢驗合格後再重新上市。加大人員受理力度,做好重大事件處理登記、解答和協調處理工作。各地質量技術監督局加大對奶製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檢查企業的生產工藝、加工過程是否合格。派工作組對生產企業開展駐廠監管工作,現場監督企業把好原材料進口和生產各環節。衛生部門保證診療救治工作到位,負責相關病人的診療工作。另外,從食品安全專家庫中調出奶製品相關專業專家,組建專家谘詢委員會對事故應急工作提出谘詢和建議,進行技術指導。要完善工作機製,加大對奶製品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管。
加強監測、群防群控
堅持群防群控,加強日常檢測,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對可能引發的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製。對可能引起重大奶製品安全事故的險情,要及時上報,並建立通報和舉報製度,做好問題奶製品退市協調工作,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谘詢渠道。
保證奶製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
各部門要加強對奶製品價格、產量、庫存、銷量、流向等的監測和監管,做好產銷銜接和區域調劑,組織企業擴大合格奶製品生產,增加貨源,投放市場,確保合格奶製品供應。物價部門要密切關注奶製品市場供求和價格變化情況,加強對奶製品市場零售價格的實時監測,開展奶製品市場價格檢查和巡查,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切實加強價格監控,確保奶製品價格穩定。農業部門要加強對奶農的生產扶持,指導做好生鮮奶的產銷銜接,防止倒奶情況的發生,切實保護奶農利益。
加強輿論引導,維護社會穩定
新聞媒體要重點報道中央和省裏的一係列決策部署,報道各地、各部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的措施和成效。要及時、主動、準確發布相關信息,組織專家和權威部門釋疑解惑,做好政策法規的宣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工作,避免不實信息和謠言傳播,防止因報道不當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衛生部門和有關醫療機構要在精心篩查救治的同時,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引導工作。對查出的奶製品質量安全問題,公安和監察部門要及時介入,依法懲處。
建立奶製品企業召回製度
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第98號令《食品召回管理規定》,奶製品企業應該製定奶製品召回製度,建立企業的召回中心,對不安全奶製品進行召回。奶製品企業應當保存召回記錄,包括召回的批次、數量、比例和原因等。並彙總報告,提交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並查找不安全奶製品的不安全原因,進行整改。
三聚氰胺患兒的治療方法
2008年9月,中國爆發嬰幼兒奶粉受汙染事件,導致食用了受汙染奶粉的嬰幼兒產生腎結石病症,其原因也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我國衛生部於2008年9月12日發布了“與食用受汙染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相關的嬰幼兒泌尿係統結石診療方案”中指出,結石絕大部分累及雙側集合係統及雙側輸尿管,依靠腹部B超和(或)CT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確定診斷。在治療方麵,目前沒有針對三聚氰胺毒性作用的特效解毒劑,臨床上主要依靠對症支持治療,必要時可以考慮外科手術幹預,解除患兒腎功能長期損害的風險。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治療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