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新聞監督在奶製品安全中的作用(1 / 2)

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公共安全體係中的一根脆弱神經。從廣東的“毒大米”、南京冠生園“陳餡月餅”、金華“毒火腿”、阜陽“空殼奶粉”到龍口“毒粉絲”……特別是在乳品行業乃至整個食品行業的“三聚氰胺”事件經媒體披露後,我國的奶製品安全問題引起國人的高度關注。

在我國食品安全發展進程中,媒體一次次充當了先鋒。媒體在食品安全中不容缺席。目前我國食品行業發展不平衡,企業、產品良莠不齊,相關法律條例不健全,有關食品質量安全生產的信息透明度低,單純依靠行政監管部門消費者很難徹底實現消費知情權,這就要求媒體用新聞輿論來實施監督。因為媒體報道所帶來的透明度的增加,可以使民眾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所麵臨的危險狀況到底如何,使其對危險評估的不確定性轉變成了可確定性。

媒體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

媒體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有三方麵:一是輿論監督延伸了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視角,彌補了相關政府部門常規監督的不足;二是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往往采取的是定期檢查和抽檢等形式。但在定期檢查中,許多企業早有防範,監管部門很難看到真實的情況;抽檢雖有突擊的意味,但不可能進行全麵檢測,隻是對某一段時間內的狀況有所了解,這樣難免會有漏網之魚。而輿論監督因其有大量“觸角”,又有新聞的需求等原因,則可以形成常態性的監督。這樣可以輔助監管部門實施有效監督;三是輿論監督約束了食品生產企業的行為。

媒體在食品監控中的必要性

媒體在食品領域不容缺席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其存在的重要性、客觀性以及出現的必要性。

(1)媒體力量存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目前對公共健康構成的主要威脅之一。重視食品安全已經成為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和國家法製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從世界範圍看,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各國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紛紛采取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種措施確保食品安全監管體製的有效性,維護消費者的健康利益。在對食品安全的監控過程中,新聞媒體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新聞輿論監督對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具有國際性,如:美國是世界上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在管理市場經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著名的食品召回製度也少不了媒體的參與。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貿易夥伴的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影響也日益顯見。國內外形勢迫使我國的食品安全和環境標準盡快和國際接軌。

麵對不容樂觀的食品安全形勢有良知的媒體履行了神聖的責任。媒體的力量就是要查出問題、找到隱患、揪出害群之馬。在目前食品安全發展階段這種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2)媒體力量存在的客觀性和必然性當代新聞媒體具有告知、啟迪、監督三大社會功能。媒體力量之於食品安全,就是媒體在新聞輿論監督方麵對經濟環境的淨化和維護。這種力量的存在有著不可替代的客觀性。

打假治劣是政府執法部門的職責,但是在中國,打假治劣是沒有曆史經驗可以借鑒的。一些地方假冒偽劣商品泛濫除了行政執法部門監管不力外,還存在著一定的執法盲區。新聞媒體有著獨特的敏感性,必然會對一些假冒偽劣現象進行曝光,從而提醒監管部門引起重視,並代表公眾監督相關部門對假冒偽劣現象依法行政。

假冒偽劣食品的大量出現,原因固然很多,但我國現行食品監管法律體係存在嚴重缺陷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首先是法律體係缺少係統性和完整性。其次是有關法律條款比較籠統,多年不修訂,操作性不強。另外,統一標準的出台已迫在眉睫。再次是法律中的罰則較輕,威懾力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