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新聞監督在奶製品安全中的作用(2 / 2)

我們當下的社會需要的是有良知的媒體。所謂良知是一種責任意識,就是追求新聞傳播的濟世意義、普世價值和對人的終極關懷。媒體力量在食品安全中的體現構建食品安全體係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社會各層麵的力量。

(3)媒體的潛力在食品安全的發展進程中媒體的殺傷力並不隻是停留在問題的簡單層麵上。媒體力量朝新聞事件更深處的剖析,可以視為媒體的潛力。通常,新聞具備一定的表象和假象。這就要求媒體發揮潛力,探究事實真相和新聞深度。媒體的潛力源自媒體自身的潛質,媒體的潛質主要包括新聞自由權、滿足公民知情權和輿論監督權三項。

輿論監督作為新聞媒體的社會職能之一其實質是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媒介對社會所進行的監督。從震驚全國的阜陽奶粉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媒體所具備的潛力。

(4)媒體的合力電視、平麵、網絡等媒體都有著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隨著市場傳媒的良性發展,不同媒體之間的合作會越來越密切和頻繁。食品安全的典型性新聞事件也越來越受到更多媒體的共同關注。一些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新聞隨著各家媒體對所屬受眾的傳播,很快轟動全國。有人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媒體的合力,即指在新聞輿論監督過程中,各種傳媒(包括報刊、電視、廣播、網絡媒體等)和其它輿論工具所產生的綜合影響力。

從根本上說作用於食品安全領域的媒體合力主要來源於媒體在輿論監督過程中的兩種作用力:一是強勢作用力。新聞媒體所掌握的媒介權力以及媒介與現行政治體製的結合使各種媒體在輿論監督時都能集中力量密切配合,從而產生一種威力巨大的強勢作用力。二是共振作用力。不同媒介間的共振作用力來源於各媒介在輿論監督過程中對某一重要主題進行同步報道,由於各有特色,各有側重點最終的結果是互相促進,在受眾中產生巨大的反響。

媒體力量期待與法製同行

實際上,媒體之所以能不斷地曝光食品安全領域當中的“黑幕”或存在的各種問題,正好說明了我們的食品安全工作尚存在諸多漏洞。譬如,食品安全監督製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法律法規缺乏可操作性,“多頭管理”製度存在流弊,職能部門之間的相互推諉扯皮,乃至個別執法者與不良商販的相互勾結、貪汙腐敗等。還有,我們的一些職能部門行政不作為,被動地坐等線索上門,而不是去主動發現,工作缺乏主觀能動性,職能部門每每淪為“救火隊”。當然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突出,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層出不窮,還與我國市場經濟製度尚不健全有很大關係,同時社會利益觀的扭曲異化也是原因之一。

政府權威和媒體監督

民眾對政府權威的期待表現在政府利用行政力量對違規生產的商家施行懲罰措施。當食品不安全性成為不爭的事實,民眾顯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要求嚴懲商家,並加強監管力度,進一步規範市場。民眾的這些期待要得到滿足就需要政府采取行動,並將效果通過媒體傳播。

另外,有關部門應該正確對待媒體的批評監督,通過與媒體的互動實現整個監管水平的提升,贏得公眾的信任。倘若有關部門認真負責,比媒體更早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被動的將是媒體而非監管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