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質量取決於相愛者的靈魂的質量。
對於靈魂的相知來說,最重要的是兩顆靈魂本身的豐富以及由此產生的互相吸引,而決非彼此的熟稔乃至明察秋毫。
世上並無命定的姻緣,但是,那種一見傾心、終生眷戀的愛情的確具有一種命運般的力量。
愛情是盲目的,隻要情投意合,仿佛就一醜遮百醜。愛情是心明眼亮的,隻要情深意真,確實就一醜遮百醜。
一個愛情的生存時間或長或短,但必須有一個最短限度,這是愛情之為愛情的質的保證。
小於這個限度,兩情無論怎樣熱烈,也隻能算作一時的迷戀,不能稱作愛情。
愛情與事業,人生的兩大追求,其實質為一,均是自我確認的方式。愛情是通過某一異性的承認來體現自身的價值,事業是通過社會的承認來確認自身的價值。
憑人力可以成就和睦的婚姻,得到幸福的愛情卻要靠天意。
看兩人是否相愛,一個可靠尺度是看他們是否互相玩味和欣賞。兩個相愛者之間必定是常常互相玩味的,而且是不由自主地要玩,越玩越覺得有味。如果有一天覺得索然無味,毫無玩興,愛就蕩然無存了。
愛情是靈魂的化學反應。真正相愛的兩人之間有一種親和力,不斷地分解,化合,更新。親和力愈大,反應愈激烈持久,愛情就愈熱烈鞏固。
愛情是有質量之別的,最好的愛情是兩個本來就仿佛有親緣關係的靈魂一朝相遇,彼此認出,從此不再分離。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這樣的愛情都是稀少的。
這並不奇怪,這樣兩個靈魂的相遇要靠運氣,錯過的可能比相遇的機會大得多。所以,這樣的愛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你無法去尋找,遇上了,你就像命中注定一樣不能再放棄。
愛情是兩個整體的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在這個情感關係中,兩人的人生觀是否相洽,相洽到什麼程度,一定會發生重要的作用。
所謂高質量的愛情,一個必要條件是相洽的程度高。
但是,愛情又不隻是人生觀相洽的事情,相洽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在愛情的發生中,性吸引和審美方麵的強烈感受往往起著更重要的作用。愛情與婚姻
年後遇一位46歲之男士,眉目精神,步履輕快,穿著牛仔褲皮茄克仍然倜儻瀟灑。問其原因,答曰:在戀愛。眼裏嘴角掩藏不住幸福。但隨即補上一句,隻戀愛,不結婚。為了闡述兩者間的區別,他滔滔不絕地向我舉例說明,說到最後,以奧迪車的標誌,四個相交的圓圈來比喻:可以不斷戀愛,但兩人隻交集一部分,而對方生命中餘下的那大部分圓圈,卻輕易不要碰觸,那裏麵是他(她)的社會關係,例如家人、朋友、同事、同學等等,一旦滲入,各種瑣碎也隨之而來,而愛情,是經不起瑣碎磨礪的。其次,兩人一旦全麵交集,最本真的部分會逐漸顯露,當她從原先每次約會時精致美麗的女子變成早晨蓬頭垢麵踩著拖鞋刷牙的婦人,真實的生活會麻木你的審美。
這個年齡還能如此快活地向人推銷戀愛可持續論者,首先要肯定的是他那份“老天真”勁兒,以及對生活對自己的熱愛。說實話,大部分人在四十之後對愛情少有憧憬,激情減退、壓力日增,生理方麵各項指標也下滑,對生活已沒有太多幻想,鮮有人還能如年少時般感情充沛體力透支地投入一段又一段戀情。其次,這家夥應該是小有閑錢常有閑情的。你想,多數人在忙著掙工資養家養孩子,老人年紀大了這裏疼那裏疼也要常關心著,單位裏位置低的在琢磨著如何能爬高點多掙點,位置高的則爭取讓自己社會地位再高點,臉上更有光彩,還有許多人則連工作都不穩定,他們哪裏有精力、時間、心情去戀愛?於是大多數人安於現實生活,主動或被動地將愛情釀成親情,兩人之間結成左右手的關係,彼此很依賴很親近卻再難有痛徹心扉要死要活的感覺。最後,這家夥是個徹底的恐婚症患者,他堅信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當然他是有經曆的,結過婚,30多歲時有了新的愛人,太太捍衛家庭死活不離婚,直拖到第三方心灰意冷另嫁,也拖碎了他對婚姻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