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閨蜜(1 / 1)

不是所有的女性朋友都能稱之為閨蜜。我對閨蜜的理解是:至少有20年以上的友情,最好是從小就在一起玩、一起讀書,完全了解對方的性格及家庭背景,彼此掌握著對方很多“秘密”,年輕時一塊蹦迪啊啥的再幹點出格的事,嫁人後還在一起口無遮攔探討彼此老公和各色人等,尋死尋活或人生得意時首先想見到的那一個或幾個女友——才能稱之為閨蜜。

美國的電視劇《欲望都市》對閨蜜之間的感情有很深入細致的詮釋,電影終結版裏,聖誕夜接到米蘭達電話後,凱莉在睡袍外披了大衣就冒雪前去安慰情緒低落的好朋友,也許有人覺得情節編得過了,但我完全相信。因為我和我的閨蜜們也會這樣。有誰心情惡劣時,一個電話,朋友就會放下所有的事,陪著狂吃甜點消除鬱悶、亂買一些沒啥實用性的小奢侈品以平衡情緒,然後坐下來討論事件——先感性地將那些傷害我們的人罵得狗血噴頭,然後理性地分析到底問題出在哪裏,應該吸取什麼教訓,最後再以沒什麼大不了作為結束語!有幾個閨蜜真好,應該不會得抑鬱症,天大的事都可以化解在唧唧喳喳的對話中。

閨蜜與一般朋友的區別就是,你基本不用“裝”,彼此知根知底,在一起完全放鬆就好了。所以可以當麵把心裏對對方的不滿一股腦兜出來,甚至不考慮對方的心情,因為說過頭了也沒關係,對方不會往心裏去。看中對方啥小玩意直接就索要,基本不會碰壁,喜歡就拿去唄!有時純粹就為了找個人發泄情緒,把對方當垃圾桶,但不用自責歉疚,理所當然的!閨蜜之間的包容心很強,她們可以接受彼此做的很多事情,無論好的或壞的,都無條件接受。有時嘴上酸詞兒一串,把對方噎得背過氣去,過會兒又好得黏一塊兒。這點上看,那種友情似乎已帶有親情的成分——我們常常隻在家人麵前才有情緒的宣泄,那是因為我們信任對方,沒有顧忌,誰會在一般同事麵前甩臉子或撒撒嬌?與朋友聚會,我們幾個閨蜜總是語言互動默契,講隻有我們自己才知道的密語並笑得前仰後合,吵得掀翻天,全然沒了淑女的模樣。私下裏就更鬧了,我們單獨的聚會一般每月有幾次,10多年不變,經曆了時間考驗的感情,越來越親密無間。

另外,閨蜜之間是不講利益的。的確,隨著進入社會轉換工作,我們的朋友會變得多起來,有時因誌趣相投有時是工作關係必須保持聯絡,而更多是主動或被動地在建立一個有利於生活、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關係網,很多時候,利益成了維持朋友關係的出發點。這樣的朋友不能說不好,但總是不純粹,也難有為對方披肝瀝膽的勁頭。真正的朋友,不講貧賤不講職位,更不會為了利益而集聚。有時我會突然想到假如哪一天我死了,真正會為我難過的有幾人?應該有我的家人、愛人和幾個閨蜜吧?再多我也不敢想了。

合格的閨蜜應是彼此間的心理輔導員、成長的鏡子、家庭及職場問題顧問。女人之間是很容易有嫉妒心的,而好的閨蜜卻樂於看到對方的改變與成長,一身靚麗的服裝、一個完美的妝容、一次職場的晉升,都可以用欣賞的眼光去看。真正的閨蜜會在交往中帶給對方正麵的能量,鼓勵彼此不斷完善提高自己。這種共同進步無處不在,我們幾個是不允許彼此蓬頭垢麵出門的,互相毫無保留地分享護膚養生之道,每天都要自信美麗;我們會在一起吃火鍋、冰激淩、奶油蛋糕之類“垃圾”食品以增加快樂素,但也會彼此鼓勵堅持規律的運動鍛煉以保持良好狀態;我們會一同去外地旅遊,收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讓自己永葆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我們會談論如何與婆婆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應付工作和生活中棘手的事,這些問題瑣碎卻真實存在,學校老師和單位領導沒教過,我們卻能彼此分擔、化解、提供建議。

我常會想象當我成老太太時,我們幾個閨蜜還會湊在一起鬼鬼地談論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在暖暖的午後,一壺香茗,幾塊蛋糕(那時應該不用再擔心身材啦),愜意而放鬆。人生真正的幸事不多,擁有財富權力都不算,男女間真正地愛過與被愛算是,有愛你與我愛的家人算是,再有就是擁有朋友。我的朋友很多,最愛還是我的閨蜜。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