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婚姻三題(1 / 3)

有時候,現實生活比肥皂劇更富戲劇性和可看性,並且結局往往不如熒屏上那麼美好。這三段真實的婚姻,就在我身邊發生,不幸或殘酷、絕望與無奈、戲劇和滑稽——從來我都相信愛情,從來我都有點懷疑婚姻。別人的故事,猶如鏡子,反射自己的內心。堅持下去,是責任,是慣性或是惰性?

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

他來自河南農村,家裏六個孩子,他是最小一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家裏實在窮,他生病時,父親說不救了,省點錢,反正家裏娃多,走一個沒啥!她生長在中國最富裕的珠三角地區,父親是地級市市領導,母親是醫院院長,從小家裏就有阿姨、司機。

他北師大畢業後來到她所在的城市工作,他認為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有更多發展機會。他的領導與她的父親相識,介紹兩人認識。她是大學老師,他征求母親意見,母親說:“老師好,將來還可以教娃。”他覺得她家庭背景好,工作也蠻好,農村孩子能找個城裏大官的女兒結婚聽著就很有麵子,而且她的家庭對他今後的事業發展是有好處的。於是便談起了戀愛,盡管隱隱覺得對她的感覺淡淡的,似乎沒有熱戀時該有的朝思暮想。她是典型的廣東女孩,個頭矮小,不算漂亮,業務能力出眾的她還有點傲氣和倔強。O型血的他熱情活躍,工作能力強,挺有才氣。她是愛他的,覺得他很男人,今後可以有個肩膀依靠。雖然他家裏是農村的,但河南離廣東那麼遠,應該沒大問題。於是,幾個月後他們就結婚了。

總聽老人說門當戶對的婚姻較為可靠,因為門當戶對意味著對事物有相近的看法,有差不多的生活習慣,有更易融合的家人圈和朋友圈。兩人談戀愛時什麼都好,生活到一起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果然,他的習性漸漸暴露:不注意小節,不講究生活質量,消費品位與城裏人差一截,公共場合大聲講話,喝酒總不顧形象喝得爛醉,極要麵子、為贏得朋友重視而愛誇大其辭硬充好漢,並且有明顯的大男子主義傾向,對待朋友遠好於對待她。她清高而固執,不願放下身段去溝通,也不願意以女人的溫柔影響、改變他(或者說她性格中本來就少了一些女人味),從小強勢的家庭環境也導致她不太習慣遷就與寬容,學究氣的她與浪漫奔放的他共處時也較少默契。兩個家庭背景天差地別的男女,在彼此的不習慣中勉強結合,點點滴滴的不快不滿,積蓄到最終就是爭吵、漠然及逃避。

他覺得矛盾的焦點在於她不孝順他的父母,因為他把父母從河南接到廣東自己家裏時,她表現出了不悅與不屑。但其實她是長期忍耐到極限後的爆發。可想而知,她那樣出生的媳婦,要如何同從河南農村來的公婆共處?這真的很難。她與公婆間的矛盾深深傷害了他,他是個很孝順的孩子,他覺得讓父母受了委屈,這成了一道難以彌補的裂縫。其實,他們可以有很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但心高氣傲的她與大男人的他,從一開始就沒法調和,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價值觀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要彼此付出多少努力和讓步才能相融?再加上性格的不容,事情隻能愈發朝壞的方向發展。

為了離婚,他搬到另一個城市,因為法律要求有分居年限。這時的她,已無力再堅持清高不屑,因為她的確是在乎他愛他的。她一次次求他回來,他一次次拒絕——處女座一旦決定便決絕到底的冷酷盡顯無疑。為了療傷或是排遣寂寞,他拚命工作、賺錢,日夜與朋友客戶泡在酒桌、KTV,期望以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多的財富贏得周圍人的認同。他一心要出人頭地,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出身的貧寒,心裏的自卑一直在那裏,表現出來的便是極度(甚至有點變態的)自尊。

她曾以死來要挾,為了挽回這個根本不再愛他的男人,曾經那麼心高氣傲的人為了愛丟盡自尊。但她不明白,一旦愛走了,男人就是如此絕情的,再多的乞求,換來的隻是他的厭煩。我能清晰感受到她的絕望,在拿到離婚判決書的一刻,她定是無淚的,因為心已死了。

十年婚姻,兩個人的噩夢。再找,他說,老婆最好像他一樣出身農村,學曆不重要,最重要是溫柔聽話順著他,他才能全力以赴在他的事業上,早晚與朋友玩在一起而無顧忌。而她,似乎已對婚姻死心,被一個自己愛過的農村孩子給踹了,如此的心理陰影,將在那裏一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