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廣東人,一個在佛山生活了十多年的朋友如此評價:隻知“美食和賺錢”。可能有點偏頗,但去廣東轉轉,你不得不感慨這五個字的高度概括性。說到吃,廣東人付諸的心思與感情可以用狂熱來形容。而據說,好的粵菜師傅都出自佛山、順德,為此,我曾專程去順德一嚐當地的美食。
在順德吃“魚生”,類似日本料理的刺身,但口味形式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首先,日本人做刺身,原料多為海鮮,海膽、龍蝦、北極貝等均是上等的食材,但我們吃過的多為冰凍的,極少有機會吃到剛從海裏撈上的海鮮,因此刺身上桌都鋪在冰塊上,以保持鮮度和口感。而順德的魚生,完全是活殺的,活魚事先在清水中洗腸數日,待宰時先放血再片肉,可使魚片晶瑩雪白薄如蟬翼,而經清水滌蕩過,肉質也更清甜爽口。在那家外貌很不起眼的街角小店,主人在破舊的大魚缸裏相中兩條當地江裏出產的淡水鯇魚,直接撈上來就活殺片肉。上桌時,一盤盤魚生被七碟八碗的調料包圍著,看得人眼花繚亂。相比起日式刺身隻需芥末醬油稍許提味,順德的魚生,形式可謂“隆重”,看得我這外地食客無從下筷。朋友熱情示範:以香油,少許鹽,白芝麻,碎花生仁拌勻幾塊魚肉,再視個人喜好加入醬油芥末辣子,油炸過的小魚幹甚至薑絲火腿絲莞荽末!不過以不同的調料組合了幾口試下來,我個人覺得僅用一點香油和鹽調味即可,魚生本身軟糯而帶著微微的甜,入口無須添加過多味道已非常鮮美!當然,口味重或喜好奇怪口感的人仍喜歡加入七七八八的東西,糊了一碟子大快朵頤,但多半吃到的是自助式“涼拌魚生”的樂趣,魚肉本身清甜鮮美的味道已被掠奪不少。
食在廣東,兩個基本原則是:食材新鮮和形式創新。廣東人敢於吃各種各樣的東西並且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去吃,因此魚生也能吃得風生水起,自成一派。說到這兩點,幾乎廣東所有的美食都受到影響。例如廣東人喝粥,人家拿白米加水煮熟就得了,廣東人可費心思了,要把米碾碎,以達到細密綿軟的口感,再加入魚片、雞肉或豬肝等(一定是新鮮食材,否則煲不出好味道),慢慢熬,直到米香與各種食材的鮮美完美結合,再灑上翠綠色的芹菜末或香菜調出清新的氣味口感和色彩——至此才算完成一碗粥。其中的心思哪是一碗白粥可比的?而廣東最尋常的點心腸粉,更是將油條和米粉這兩種基本款的點心結合出了全新的口感和味道。炸過的油條香脆脆的,蒸過的米粉軟糯糯的,用米粉裹住油條,再蘸點醬油,又香又鮮,外糯裏脆,真不知道廣東人是怎麼想出來的?!
廣東美食傳到香港高檔酒樓和五星飯店的食肆,更多了精致以及與國際化接軌的口感。但我總覺得,香港街角巷尾那些擠滿人的小食鋪才有真正的民間好味道,為此,我每年都會心心念念著去香港找好吃的,背著背囊,隨意逛在每條小街,說不定就在哪裏又遇到一款令人心花大開的美食呢。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