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港產電影《單身男女》,其中有大量關於寫字樓生活的描寫,說到因為樓宇之間距離太近,一對男女可以在兩棟樓裏隔著辦公室窗戶傳情達意。看著有點誇張,但多次香港行後,我眼裏的它確實有這種“隔空戀愛”的可能性。
著名的文華東方酒店集團在香港最繁華的中環置地廣場開了一家有“世界上最好的酒店之一”之稱的“置地文華”,位置絕佳,酒店有直接的通道去往國際頂級品牌彙聚的置地廣場和地鐵口,而酒吧區蘭桂坊就在附近幾分鍾路程內。酒店定位為“高級商務”,kingsize臥房、雙淋浴房、一個圓形按摩浴缸、一客廳、一迷你廚房,僅液晶電視就多達3台,家居用品一應俱全。60平方米的麵積,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中環絕對是種奢侈。在酒店管家麵帶微笑打開房門的一刹那,我就有種暈眩的感覺:這樣的酒店,無論從設施、設計、用料、品位去看,都對得起它的高額房費,我甚至覺得以購物、美食遊為主的幾天裏會有點對不起這樣好的酒店,因為沒時間“宅”著享受。然而,當我在一個房間竄到另一個房間驚喜連連之後,我突然發現:如此好的酒店亦有硬傷!開啟電動窗簾,迎麵撲來的竟是密密匝匝的寫字樓。最近的也就十幾米遠,對麵寫字樓裏的一切盡收眼底,我甚至能隱約根據款式大致猜到白領們的腕表是什麼牌子!我的圓形大浴缸,是的,那個令我心醉神迷的按摩浴缸就那樣正對著一層敞開式的辦公樓!巨大的落地窗毫不掩飾彼此的每個細節,我能清楚看到對方的每個動作,那他們是否也一樣能看到我呢?事後詢問了管家,他說酒店的玻璃窗是隻能看出去不能看進來,這多少令我釋懷了些,但麵對“壓”過來的高樓,人的心情多少是有點悶的,完全沒有隔著一院植物鮮花或麵朝大海時的輕鬆愜意。
但,這就是香港!縱有最精致的內裏,卻不能有舒暢的外部,難怪你看,香港人連走路都急匆匆的,建築密度高、工作壓力大的城市,人的情緒都會被影響,眉頭蹙著的居多,少了一分氣定神閑。如此的香港,坐落在交通相對方便、景致稍好地段的公寓,價位往往已是天價,而半山腰能望海的豪宅則隻有富豪才能問津。普通的香港白領,很多人出來時衣著光鮮、名牌傍身,但可能與人合租著二十幾坪的公寓也說不定。能買上一套位置較好(近地鐵口)的公寓,六十坪左右的就需要年薪過百萬才能負擔還貸。許多港人就這樣一輩子背著沉重的房貸直至韶華逝去。在我們所熟悉的表麵的繁華似錦背後,很多港人依舊住在簡易擁擠的鴿子樓裏,十幾二十幾坪的擠著一家人,窘迫的居室甚至塞不下一台洗衣機,也沒有地方晾曬,不得不去街角的洗衣店清洗烘幹。
我喜歡香港的美食,尤其是街頭的民間味道。曾經背著背囊走得腳底起泡去街角旮旯尋找一小杯榴蓮布丁或一碗咖喱牛筋。香港人愛吃會吃是世界聞名的,但我不知那些奇妙的食物原來有很多也是因為這城市的擁擠與快節奏才被留存。究其根源,很多香港人因為家居環境的局促,根本不會在家做飯,廚房在很多公寓被簡化成縮在一角的小餐桌加一個冰箱;而快節奏的工作之餘,有閑情和時間買菜做飯的人畢竟是少數,出去吃或叫外賣就成了氣候。如此一來,香港的食肆鋪天蓋地就不稀奇了,從街頭最廉價的魚丸雲吞煲仔飯菠蘿油到高級酒店裏頂級的米其林廚房,香港的吃,是可以滿足各色人等的,而且,經曆了長期考驗與淘汰,留下的多為經典的美食,口味純正、質量均衡,很少吃到有失水準的東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隨處可見的港式茶餐廳了,豐富的選擇、平民的價位,簡直成了全體港人的食堂。因為中西文化的融合,香港的食物也是中西合璧的,最中國的早茶和最西式的下午茶在一座城市裏分別占據著上下午時段,各自吸引年老和年輕的兩代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