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決我國農村能源問題的正確途徑
農業部、林業部、水利部的有關業務部門總結了以往的實踐經驗,認為以鄉、村小範圍的試點,單項技術孤立推廣,部門分割式的工作方式都已不適應當今農村能源發展形勢的要求,解決不了我國農村能源問題。他們於l983年提出了進行縣級農村能源問題鈞途徑、選擇了3個縣進行我國農村能源多部門、多學科開展合作的綜合建設首次嚐試.經過4年試驗,取得並總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能源建設經驗。
縣是我國政權的基本單元,具有獨立的行政職能和經濟活動能力,可以因地製宜地運用政策和管理手段來全麵考慮解決農村能源建設問題。農村能源綜合建設不僅要解決農民生活、生產用能及鄉鎮企業與地方工業用能,而且要合理開發利用好當地能源資源及商品能源的供應和節約,同時要做好資金的籌措。這一切都需要以縣為單位進行,將農村能源建設納入到整個農村建設之中,它屬縣級經濟建設的組成部分。經統籌規劃,兼顧到經濟、生態、社會多方麵效益,實現能源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構優化。以縣為單位進行農村能源的綜合建設最能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因地製宜組織實施,並取得規模效益。因此,我國農村能源建設應以縣為單位進行規劃實施,在這個範圍內取得的經驗,輻射力強,便於推廣。
1985年底,農、林、水三部有關單位又選擇了3種類型的縣進行綜合建設試點,“七五”縣級農村能源綜合建設又列入科技攻關項目,在全國不同類型地區選擇了l2個縣作為試點。從1985年到l990年,先後l8個試點縣。的試驗是成功的,效益是顯著的,在試點工作中,將農村能源綜合建設、農村經濟建設與農業生態建設密切結合。以沼氣建設為紐帶發展庭院經濟,開展綜合利用,不僅是解決農村能源短缺的一條重要途徑,在能源建設上也發揮了~定效益,更重要的是在生態農業建設上顯露出它的嶄新頭角。隨著綜合利用研究的深化,推廣範圍的擴大,將會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強大生命了。目前,在我國一些縣、鄉村,以沼氣為紐帶開展生物質能多層次的利用已開始形成了農村能源——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體係,從一戶一個庭院的範圍已逐步擴大到一個村、一個區域。一是從庭院走向大田,由庭院生態向庭園生態發艇,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據庭院生態示範農戶的抽樣調查結果,人均收入比全縣平均水平高l04%,二是從零星分散狗示範走向集中連片,綜合利用範圍逐步擴大。又如廣東省嶺南水土嚴重流失地區的五華縣,自從開展農村能源綜合建設項目後,該縣深入理解農村能源建設l6字方針,將治山治水與興辦綠色企業、發展多種經營進行農村能源建設髓結合,還將農村能源建設與國土治理、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將全縣l51萬畝荒山招標承包給3.56萬農戶,利用多項農村能源適用技術,鞏固和提高水上保持成果。他們把農村能源建設與生態環境相結合,不隻是局限於農戶的小塊田地,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規模,考慮到與國土治理結合應具有一定區域性,相繼出現了以沼氣為紐帶治理水土流失種養結合的綠色企業,以沼氣為紐帶的種養加相結合的綠色企業,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業綜合開發,以及多種經營的綠色企業等多種型式。在農村能源綜合建設過程中不僅有農戶庭院經濟小循環,而且有區域治理的大係統循環,這是農村能源建設與生態建設相結合的又一獨特模式.
這些農村能源建設與農業生態建設、農村經濟建設結合模式充分發揮了能源、經濟、社會等多方麵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