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縣丘陵山地植被與薪材種類的調查
五華縣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山地、丘陵、河穀盆地相間,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植物種類豐富。
在人類長期活動影響下,原生植被已蕩然無存,現狀植被為局部地區殘存的次生季風常綠闊葉林、人工針葉林和稀樹灌草叢。森林覆蓋率低,大麵積水土流失,頻繁出現的水、旱災害,阻礙著農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根據五華縣植被特點和農村傳統用能習慣,挖掘鄉土優良薪炭樹種,因地製宜營造速生薪炭林是五華縣農村能源建設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本文根據對五華縣硝芳、大田等鄉鎮調查的結果和作者近年來參加南方山區綜合考察收集的材料,參考五華縣綜合農業區劃報告及森林二類調查報告整理而成。
一、自然概況
五華縣屬粵東丘陵山區,位於北緯23°23′—24°12′,東經ll5°l8′—116°O2′。境內南嶺山脈自北向南延伸,蓮花山脈沿邊境由西南向東北斜貫本縣東南部,構成縣內地勢由高至低漸向東北傾斜。全縣總麵積484萬畝,其中山地364.6萬畝,耕地麵積49.8萬畝。
本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5℃,l月份平均氣溫7.86C,極端低溫一1.8℃,年降水量l400--1700mm,2月下旬至9月下旬降水量約占年降水量的86%,幹,濕季分明。
縣內丘陵山地,海拔400--450m以下為赤紅壤,450--750m為紅壤,750m以上為黃壤,中部低丘區為紫色土。山地麵積的78%為赤紅壤,土壤呈酸性反應。
二、植被類型及其分布特點
本縣屬亞熱帶季風常綠林區,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據初步采集統計,植物種類有維管束植物1228種,分屬l94科,719屬,其中蕨類植物49種,裸子植物l4種,被子植物ll65種,見附件“五華縣植物名錄”。組成丘陵山地植被的主要類型有:
1.季風常綠闊葉林
由殼鬥科等常綠種類為主組成。經砍伐後萌生的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五華縣邊遠山區,約占全縣森林麵積的14%。按其組成中的不同優勢種又可分為:
(1)米錐、羅浮栲,粘木、木薑子林。分布於雙華、硝芳、大田,長布等地。如雙華軍營村有l000畝連片林,為t958年砍伐後的萌生林,林木高達18—20m,有不少速生樹種。
(2)紅錐林。分布丁佘鄉等地,為經人工改造而成的純林。人工種植l5—20年主伐,以後每10年輪伐一次,樹高l5~16m,薪兼用林。
(3)米錐林。分布大田、長布等地,是較好的材、薪林。
胸徑粗20一25cm,畝產2.8m3,為優良材樹木砍伐後,7年生萌條高12m,樹幹通直。
(4)藜蒴林。分布硝芳、雙華、大田、華陽等水濕條件較好的低丘陵山地,輪伐周期7—8年,為很好的薪炭林。
(5)鹿角栲、青勾栲、紅椽、紅楠林。分布硝芳、大田等處山地,其中大田鄉青崗有2萬多畝次生林,喬木層高15—20m,胸徑8—20cm,為本縣鄉土樹種重要種源基地。
2.針葉、闊葉混交林
廣布硝芳,七佘徑、華城等地,由馬毛鬆、荷附、藜蒴等樹種經人工配置組成,或馬尾鬆林經闊葉樹種侵入而成混交林,該類型屬森林演變過程中的一種過渡類型,是本縣重要的水保、薪炭林。
3.針葉林
(1)馬尾鬆純林和濕地鬆純林。廣布本縣丘陵山地,釣l30萬畝,占森林麵積50%以上,多為人工種植的幼林,為改善生態環境和減少林木病蟲害,應改造成針葉、闊葉混交林。鬆皮、梢頭、枝丫可作薪柴。
(2)杉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上的邊遠山區,那裏有環境濕潤、土層深厚的坡地,是本縣重要的用材林。枝丫、廢材可作為薪材利用。
4.南嶺黃檀林
南嶺黃檀僅在邊遠山區有零星自然生長,是一種優良的紫膠蟲寄主樹。近十年來,五華縣人工造林19.5萬畝,成為廣東省主要紫膠基地,其管理粗放,經濟潛力和產薪潛力較大。郭田鎮紫膠專業戶江亞森的種植生產表明,人工林3—4年可始產膠。每畝產膠60kg,產薪柴1200k9,按二年輪放計,年畝產膠30k9,產薪600k9,是五華重要經濟、薪炭結合林種。
5.竹林
(1)青皮竹、粉丹竹林。分布江河兩岸及屋旁,生長2—3年成材。也適宜在丘陵地坡腳及崩崗地段發展種植。
(2)毛竹林。多分布在海拔500m以上的邊遠山區,水濕條件良好的山坡。竹枝,梢、葉可作為薪材利用。
6.稀樹草坡
(1)散生馬尾鬆、芒箕草坡.廣東省本縣中部丘陵地北、東北坡,麵積較大。群落以芒箕為主體,間有少數禾草植物,還見有稀疏散生馬尾鬆、荷樹、藜蒴以及崗鬆、桃金娘等,蓋度85%以上,立地條件較好,通過封山育林和人工補種荷樹,藜蒴等樹種,可發展成針、闊葉混交林。
(2)鷓鴣草禾草草坡。分布縣內中部丘陵南,西南坡。植被蓋度40一60%草層低矮。以鷓鴣草為主,間有崗鬆、山芝麻等零星分布。該類型地段,表土層幹燥,多有輕至重度水土流失。可通過引種糖蜜草、金合歡屬相思樹種和部分桉屬樹種建立水保、薪炭等林種。
(3)臭根子草坡。廣東省本縣中部紫色土平緩丘陵地,草層以臭根子草為主,間有青箱等植物,植被蓋度20一40%。該類型地段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但磷、鉀含量較高,適宜種植豆、苦楝等鄉土樹種和引種銀合歡、大葉相思等速生樹種,發展水保、薪炭林。
三、主要薪炭樹種
1.鄉土薪炭樹種
鄉土樹種有適應性強,種源豐富,栽培簡易等優點。不少鄉土樹種生長迅速,萌芽再生力強,是發展薪炭林的優良樹種。據對硝芳鎮竹園村樣地調查,7年生萌生林主要樹種平均樹高8.Om,胸徑粗7.1cm。本縣已栽培種植的鄉土薪炭樹種有。荷樹、藜索、桶木、紅錐、米錐、南嶺黃檀等。可進一步開發利用樹種還有:泡桐、擬赤揚、山烏桕、楓香、猴耳環、亮葉猴耳環、酸棗、樸樹、羅浮柿、白楸、楹樹、紅椽、鹿角栲、青鉤栲、紫玉盤柯、泡花樹、筆羅子、絨楠、華潤楠、香葉樹、山蒼子、大葉新木薑、山黃麻、小葉山黃麻、鴨腳木、中平樹、自背調、黃杞、少葉黃杞、黃荊、山牡荊、臀形果、石斑木、齒葉荷、大頭茶、鼠刺、網脈山龍眼等。
2.外引薪炭樹種
近年來,五華縣先後引種了一些國內外優良薪炭林樹種,其中尾葉桉、赤桉、大葉相思、肯氏相思、絹毛相思、新銀合歡、黑荊、木麻黃、濕地鬆等已在全縣擴大引種栽培,豐富了本縣發展薪炭林的栽培樹種。
四、結語
1.五華縣水熱源豐富,植物種類繁多,發展農村薪炭能源有優越的自然條件,積極實施封山育林,讓植物得以繁衍,對恢複植被,改善生態環境,發展森林能源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據五華縣植被特點,發展多層次人工薪炭混交林,達到合理利用光能,提高單位麵積生物量和環境改善的綜合效益。
3.在引種國內、外優良薪炭樹種的同時,開發利用鄉土能源樹種。在水土流失地表裸露地段,因地製宜種植前期生長迅速、粗生的外引造林先鋒樹種。在條件適宜的地段,發展當地農民習慣種植的鄉土樹種,以減少造林撫育成本。
花崗岩侵蝕劣地馬融險殘林的改造技術初探
五華縣水土流失嚴重,尤以花崗岩侵蝕的崩崗區為甚。解放30多年來,該地區雖經反複治理,但因樹種單一(以馬尾鬆為主)治理效果不顯著。為探索五華縣水土流失區的馬尾鬆殘林改造途徑,開展了馬尾鬆殘林改造試驗。經過三年多的試驗觀測,摸索了幾種適:茂花崗岩侵蝕劣地栽培的優良草種、樹種與馬尾鬆殘林改造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