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認識與動機方麵的消極反應,如自我評價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總認為生活無希望,缺乏進取心;
3.情緒的消極反應,如心情沮喪、情感淡漠、愛哭,多憂傷。
4.有妄想、自殺的意念,總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
(三)焦慮症
故事:
小易某大學學統計。麵臨就業的她,兩個月來因專業不對口,數次求職遭拒。
半月前,她登錄本科班的校友錄,看到同學留言,有人買房,有人升單位經理或主管,她大受刺激。小易覺得自己的研究生白讀了,連工作都找不到;即使找到,起點也不如本科同學高。
此後,她一直鬱悶不安,晚上睡不著覺,腦子裏常出現有房有車的同學在炫耀。小易看不到自己的將來,不知道這樣的日子要過多久。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幹、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焦慮症與正常焦慮情緒反應不同:第一,它是無緣無故的、沒有明確對象和內容的焦急、緊張和恐懼;第二,它是指向未來,似乎某些威脅即將來臨,但是病人自己說不出究竟存在何種威脅或危險;第三,它持續時間很長,如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幾周、幾月甚至數年遷延難愈。最後焦慮症除了呈現持續性或發作性驚恐狀態外,同時伴多種軀體症狀。
簡而言之,病理性焦慮是一種無根據的驚慌和緊張,心理上體驗為泛化的、無固定目標的擔心驚恐,生理上伴有警覺增高的軀體症狀。
不光隻有單純的焦慮症才有這些症狀,一些精神病症也可能產生焦慮症狀,如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等精神疾患。這類疾病的焦慮症狀隻是其症狀之一,這類焦慮症狀在臨床上的症狀和精神病學上與單純的焦慮症沒有本質的區別,在治療上也許比單純的焦慮症要複雜,因為在治療其焦慮症狀的同時,還要治療此類患者的其他症狀,所以,在此需要與單純的焦慮症有所區分。
焦慮症即通常所稱的焦慮狀態,全稱為焦慮性神經官能症。
焦慮症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和植物神經活動障礙的腦機能失調,常伴有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不適感。發病於青壯年期,男女兩性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焦慮症的病前性格大多為膽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及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發病原因為精神因素,如處於緊張的環境不能適應,遭遇不幸或難以承擔比較複雜而困難的工作等。正常人在麵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將要發生不利的情況或危險發生時,可產生焦慮(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焦慮通常並不構成疾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焦慮並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或者說焦慮是一種積極應激的本能)。隻有當焦慮的程度及持續時間超過一定的範圍時才構成焦慮症狀,這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礙人應付、對處理麵前的危機,甚至妨礙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數時候、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事實上什麼都幹不了。焦慮症狀也見於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強迫性神經症、癔症、器質性意識模糊狀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所以廣義的“焦慮症”是很大一類障礙的總稱,還包括強迫症、恐怖症、驚恐症、創傷後障礙等等。這裏所說的焦慮症是狹義的,在正式診斷中稱為一般性焦慮症。目前認為,隻有焦慮的原因不明顯或和程度不相稱,焦慮症狀很突出而其他症狀也不明顯,且延續時間較長時才診斷為焦慮症。
焦慮症狀包括三方麵:
1、與處境不相稱的痛苦情緒體驗。典型形式為沒有確定的客觀對象和具體而固定的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