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76年(成化十二年),大學士商輅等認為雲南離京城遠在萬裏,西邊控製諸夷,南接交趾,而鎮守太監錢能貪得無厭,便商議派遣有威望的大臣為巡撫鎮守雲南,於是改王恕為左副都禦史前往,到雲南後即升為右都禦史。
當初,錢能派指揮郭景到京師奏事,稱安南捕盜兵擅自進入雲南邊境,憲宗立即命令郭景去送詔書以示告誡約束。按舊製出使安南必須從廣西走,而郭景徑直從雲南前往安南。錢能托郭景送給安南王黎灝玉帶、寶絛、蟒衣、珍奇諸物。
黎灝遣將率兵護送郭景回來,想要開辟從安南到雲南的通道。郭景害怕有後患,假稱這事必須先行告訴守關者,這才脫身回來。並且他還揚言安南寇來了,關卡戒嚴。黔國公沐琮派人告諭安南將軍,安南軍才返回。如此通天的大禍,諸臣因為害怕錢能,隱瞞此事並沒有向朝廷奏報。
錢能隨後又多次派遣郭景以及指揮盧安、蘇本等勾結幹崖、孟密等土司,接受其無數金子寶貝。王恕查訪到這些情況以後,立刻派騎兵去抓郭景,郭景畏罪自殺。王恕接著彈劾錢能私通外國,按罪當斬。憲宗下詔派刑部郎中潘蕃去處理。
但是老奸巨猾的錢能就在這時候,以驛車向明憲宗朱見深進獻黃鸚鵡,以求幸免。王恕知道後要求禁絕行賄,並將錢能貪婪殘暴的罪行全部揭發了出來,他說:\"以前交趾由於鎮守官員任用不當,致使一方陷沒,現在這件事的危害性就很甚。陛下怎能為顧惜一個錢能,而不以安定邊境為重。\"
王恕在雲南任職共九個月,威名遠播境外,自黔國公沐琮以下都謹慎地服從政令。王恕一共二十次上疏,正直的名聲震撼天下。
當時的時候,安南國接納江西一位姓王的叛人作為謀主,偷偷地派遣間諜進入臨安,又在蒙自市鑄造兵器,準備伺機偷襲雲南。王恕查明此事,立刻要求增設副使二名,用以加強邊備防患於未然,把敵人的陰謀扼殺在了搖籃中。
公元1486年(成化二十二年),明憲宗朱見深起用傳奉官,王恕進諫異常深切,憲宗就更加的不高興了,卻也無計可施,隻能等一個機會。但是王恕王大人滿身整齊毫無破綻,這讓明憲宗朱見深也很頭疼啊。
就在這個時候,南京兵部侍郎馬顯上疏請求辭官,明憲宗朱見深忽然在批文上附上了這麼一句:王恕以太子少保退休!這就奇了怪了,馬顯上疏請求辭官,你當皇帝的要麼答應要麼不當應,跟人家王恕王大人有毛關係啊,這兩件事情八十杆子都打不著啊。
再說了,人家王恕之前早就已經加職太子少保了,你這當皇帝的即便想硬生生的逼著人家退休致仕,最起碼也給點好處呀,這打一巴掌還給個甜棗呢。可明憲宗朱見深就是這麼做了,朝野群臣得知後都大為驚駭。並且就在王恕王大人被迫致仕後,明憲宗朱見深很快就去見他的祖宗們了,明孝宗朱佑樘 開始了他的弘治一朝。
當時的時候,其實也是名臣輩出。內閣的大學士、六部的尚書,都是賢明有能的道德君子。但是成化年間有一句諺語:“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那意思很明白,就是說大學士萬安、劉吉、王翊以及六部尚書等人,都不過是一些屍位素餐無能之輩罷了。
而王恕一貫彈劾權貴、寵臣,從不避諱,毫無畏懼,其浩然正氣聞名天下。所以當時的民間有民謠唱到:兩京十二部,獨有一王恕。足見老百姓對王恕王大人的崇敬之情,還有對整個朝廷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