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楊虎在義門渡河之際,遭明軍襲擊犧牲,所部由劉惠、趙燧統領,分28營,轉戰於河南、湖北間一年之久。“恃馬力悠忽馳驟,棲野不戰城郭,蹈虛不立方所”。官軍則聞風喪膽,怯不能戰,幾無抵抗之力可言。
明政府加派右都禦史彭澤提督軍務,增調大同等處邊兵和湖廣士兵,采取四麵堵截,督兵跟進的戰術,追擊河南起義軍。
劉惠【也就是劉三】在南召同明軍接戰之際中箭犧牲,趙燧【也就是趙瘋子】也在武昌被俘,後被處死於京城。這時正是正德七年五月,當劉六劉七想過來彙合的時候,這邊卻早就已經塵埃落定了。
劉六、劉七率領的起義軍,與陸完指揮的官軍交戰,屢屢失利,一家人為了保存實力,從河北南部變服易馬北上回文安。
為什麼要變服易馬?
因為劉六劉七兄弟所部皆白衣,打的官軍鬼哭狼嚎,號稱【白衣神軍】。 其實大家都錯怪他們了,這白衣神軍的白衣真不是劉六劉七兄弟故意為之,隻是因為他們在戰爭中得了一批白布,大家為了方便於是就人手一塊當披風罷了。
你想啊,劉六劉七的起義軍兄弟們連飯都吃不上,衣不蔽體還能特意選顏色嗎?當然是碰上白布就是白衣軍了。如果碰上別的顏色,那很可能就是別的什麼衣軍了。
劉六劉七起義回到文安後,攻下香河、寶坻、玉田,進擊武清,巡撫都禦使寧杲和京畿防務都指揮王杲均被起義軍打敗,京師有複震再度戒嚴。
但是義軍在霸州與官軍展開一場大戰,義軍死傷慘重,再複輾轉南撤。5月初,劉六劉七的義軍渡淮河,本來是想與河南的義軍會合的,可是河南義軍已經全軍覆沒了。劉六劉七沒辦法,隻能走光山、確山、乘船到夏口,複登陸火燒漢口。
官軍指揮滿弼追到,劉六在混戰中中流失,與其子仲淮皆落水而死。
同年7月,劉七也在一次激戰中中箭落水死於江中,一場轟轟烈烈的畿南農民大起義,至此告終。
劉六、劉七領導的這次起義,自起事至全部被消滅,前後持續3年,轉戰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江蘇等九江省,三過北京,三攻南京,端的是厲害非常啊。
起義失敗的第二年,明政府下令減免京畿、山東、河南等地稅糧,並宣布\"流民複業者,官給廩食、廬舍、牛種,複五年\"。朝廷內部也加以整頓,進行了楊廷和領導的改革,罷免了部分宦官,裁撤冗官,清查皇莊、官莊,退還給農民一部分土地。
但是劉六、劉七的家鄉劉莊子,在他們起義後,被官府搶掠焚燒殆盡,村人多數被誅戳,幸存者,也都改姓逃匿外鄉。
在這場農民起義當中,主要人物幾乎無一幸免,劉六【就是劉寵】、劉七【就是劉宸】、齊彥名、劉三【就是劉惠】跟楊虎等人都是戰死沙場,刑老虎病死,朱諒與趙鐩先後被俘。而趙鐩不僅僅是被殘忍殺害,還被剝皮做成了馬鞍。
不敗說道:“這些人這些事,可真是轟轟烈烈悲壯異常啊!”
不風流唐寅唐伯虎笑了,他轉移話題對不怪說道:“伯安兄【王守仁的字】,正德二月二十七日傍晚,發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老哥還記得嗎?”
王守仁當然知道唐寅說的是什麼事情,那一天是劉七率領著一支起義軍突入曲阜,直搗闕裏,“秣馬於廷,汙書於池”的日子。這些農民起義軍在曆代帝王及儒生們認為無比聖潔的孔廟大成殿的前麵,喂起了戰馬,還把一些“禦賜經傳”放在池中銷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