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接到命令,收拾收拾東西,轉身就去了南京,心平氣和的接任了名存實亡的兵部尚書一職。
嘉靖元年(1522)二月,王守仁剛到南京,就得知他的父親王華去世了。這位老先生前半輩子被王守仁折騰得夠嗆,後半輩子卻為他而自豪,含笑而去,也算是死得瞑目。
但是,這件事情還是沉重地打擊了王守仁,他離任回家守孝,由於過於悲痛,還大病了一場,從此落下了致命的病根。正是這次打擊和那場大病,最終使他放下了所有的一切。
難得糊塗,放下更難!
父親的訓斥,格竹子的執著,劉瑾的廷杖,龍場的悲涼,悟道的喜悅,悲憤的逃亡,平叛的奮戰,如此多的官場風波,刀光劍影,幾起幾落,世上再也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擾亂他的心弦。
他終於可以靜下心來,一心一意地搞他的哲學。
不怪現在雖然已經名滿天下了,可他卻毫無架子,四處遊曆講學,無論是貧是富,隻要你前來聽講,他就以誠相待,即使這些人另有目的。
嘉靖元年(1522),一位泰州的商人來到了王守仁的家,和王守仁比起來,他隻是個無名小卒,但奇怪的是,他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為這位仁兄的打扮實在驚人,據史料記載,他穿著奇裝異服,戴著一頂紙糊的帽子,手裏還拿著笏板,放在今天這打扮也不出奇,但在當時,就算是引領時代潮流了。
他就穿著這一身去見了王守仁,很多人並不知道,在他狂放的外表後麵,其實隱藏著另一個目的,然而他沒有能夠騙過王守仁。
王守仁友善地接待了這個人,與他討論問題,招待他吃飯,他對王守仁的學識佩服得五體投地,便想拜入門下,王守仁答應了。
不久之後,他又換上了那套行頭,準備出去遊曆講學。王守仁突然叫住了他,一改往日笑顏,極為冷淡地問他,為何要這種打扮。
回答依然是老一套,什麼破除理學陋規,講求心學真義之類。王守仁靜靜地聽他說完,隻用一句話就揭穿了他的偽裝:“你不過是想出名而已。”(欲顯爾)
這人徹底呆住了,這確實是他的目的,在他出發前,唯恐身份太低,被人家瞧不起,希望利用王守仁來擴大名聲,所以想了這麼個餿主意來炒作自己。
這位仁兄還是太嫩了,要知道,王守仁先生看起來慈眉善目,卻是耍詐的老手,當年他老哥出來騙人的時候,估計這位書生同誌還在穿開襠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