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本《道德經》(2 / 2)

每當父親說到興起時,隔壁薄得隻有一指的牆壁總會傳來鄰居的咳嗽聲。

於是父親就不說了,歎息一聲,低頭喝酒。而後大罵道:“你這臭小子,還不去讀書?!”

葉凡塵知道父親是希望自己修仙的。可他卻不說,因為他誤信匪人被打成殘廢,他不希望兒子也走這條路。

所以無論父親多麼渴望葉凡塵入“仙門”,還是一句慫恿的話都不肯講。

“因為修仙的人並不是真正的仙人,他們之間的爭鬥甚至比凡人更殘酷。”

父親這句話,多年後再來咀嚼,葉凡塵隻覺得說不出的苦澀。

他還記得上山以前,父親曾再三叮囑過,不可泄露出身。父親當時神態鄭重地說:“我當年得罪了許多人,你絕不可讓人家知道你是誰的兒子。”

說罷父親就提著酒壺頭也不回地走了,腳步有幾分踉蹌。

後來葉凡塵也曾想過,自己是不是會錯了父親的意。

他給自己起名“凡塵”,也許是希望自己平平淡淡度過一生。永遠都不要去修仙!

如果不是那年葉凡塵在山間玩耍時偶然遇到一個老道,若不是對方看出自己的“仙根”,也許自己的人生不會是這樣。

如果聽從父親的話,按照安排好的道路走,葉凡塵可能早已考取功名,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娶一個知書達理的妻子。也就不會遇到後麵的那些事,遇到那個讓他又恨又愛的人了......那年葉凡塵十二歲,被道人帶到“九宮山”後才知道自己隻是預備弟子,還需經過考驗才可入“仙門”。

道人安排他和其他人砍柴、挑水。這些人裏有老有少,都是渴望求仙的預備弟子。

葉凡塵本以為這些“考驗”隻要一段日子就好。不料,一晃就是三年。

但這三年裏,他的日子也並不是很辛苦。來拜師的人有些是武林裏混過的,有內功和拳法的底子。見葉凡塵文質彬彬,十分乖巧,便傾囊所授。

在學武的過程中,葉凡塵顯出了驚人的悟性。別人練幾年的招式,他幾天就初步掌握了。

往往是昨天才剛剛教過,第二天葉凡塵又跑去求教。漸漸的,能夠教他的人越來越少。而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不知怎地就有了一個傳聞,說葉凡塵是‘仙門’內定的弟子。

要知道在“九宮山”上有很多人是等了幾十年都沒半點希望的。所以葉凡塵雖然年幼,卻不覺被大家敬畏。

或許正因為如此,她才會注意到他吧。

葉凡塵從懷裏掏出一本頁麵發黃的《道德經》。另一隻手想擦一擦眼淚,卻發現已經流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