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雲的秘密(4)(2 / 3)

地震雲真能預報地震嗎

地震雲,真的能預報地震嗎?

有趣的是,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我國一些地方也出現過“地震雲”,並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恐慌。如2008年7月7日,南京上空出現了一朵像花椰菜一樣的雲,雲朵鑲著白邊,中間呈火紅的顏色,在這片紅彤彤的雲彩後麵,還疊著另外一層呈放射狀的雲。這一奇異的雲出現後,引起了當地一些市民的恐慌,有人認為會發生大地震。不過,專家對這一“地震雲”進行認真分析後,認為它隻是一朵“發育”極其良好的濃積雲而已,事實證明這朵雲並未帶來地震,隻是讓人們虛驚了一場。

地震雲是如何形成的呢?一些地震專家認為,地震雲是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麵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而形成的雲。一般情況下,地震雲呈現出紅、橙、黃、青、紫、灰、白、黑等各種顏色,它們一般出現在淩晨或傍晚。

對於地震雲能否預報地震,目前並沒有定論,有關專家認為還需要認真觀察分析,積累豐富的科學資料,並結合實踐長期不懈地進行研究,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雲霞兆天之謎

天上的雲多姿多彩,五彩斑斕,然而,看似十分美麗的雲彩,卻和天氣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多彩雲兒,可謂是天公“變臉”的招牌。

下麵,咱們去看兩種雲是如何“預報”天氣的吧!

雲霞和天氣變化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後的天邊,時常會出現五彩繽紛的彩霞。霞是由於空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而形成的。早霞和晚霞看起來都五彩斑斕,但它們之間也有區別:早晨的稱“朝霞”,雲體本身色彩暗淡且形體巨大,但是天空卻呈現出一種淡雅的玫瑰色;傍晚的叫“晚霞”,又名“火燒雲”,色彩紅豔,形狀多變,雲體較小。

我國民間,很早就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朝霞雨淋淋,晚霞燒死人”、“早霞不過午,晚霞一場空”等諺語。

這些諺語裏的“霞”,即指早晚出現在天空的五彩繽紛的雲霞。

同為雲霞,為什麼早上和晚上出現的雲霞預兆的天氣卻截然不同呢?氣象專家解釋,早晨出現顏色鮮紅的朝霞,表明大氣中的水汽和塵埃等雜質很多,在太陽光線的折射下,這些水汽和塵埃呈現出了鮮豔的顏色,它預兆著降雨雲層已從西方源源不斷地侵入了本地。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雨雲係和天氣係統一般都是自西向東入侵,所以出現朝霞,預示著天氣將要轉雨。

朝霞的顏色不同,帶來的天氣也有顯著差別。專家介紹,在太陽露出地平線以前,天空出現的粉紅色朝霞,說明當時天空多為卷層雲或密卷雲、毛卷雲,預示有連綿不絕的陰雨天氣出現;太陽升起後,天空出現的絳紫色朝霞,說明當時天空多為塊狀低雲,預示有雷雨發生。

那麼,為什麼晚霞帶來的是晴好天氣呢?專家指出,在傍晚,如果天空出現了金黃色的霞,一般說明西方已經沒有雲層了,空氣中的水汽和雜質也相對較少,所以陽光才能無遮無擋地把天邊的雲彩“染紅”。所以,晚霞出現,一般預兆的是晴好天氣。

此外,民間還流傳有一句諺語:朝霞暮霞,無水煮茶。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在早晨和傍晚,天空有時還會出現一種紅褐色的霞,這種霞與雲霞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一般是在連續晴天的時候出現。專家解釋,這種霞出現時,空中水汽含量一般很少,塵埃、鹽類等雜質卻較多,太陽光線通過大氣層時,短波光多被吸收,有的色光即使不被“吃掉”,也會因反射而改變方向,隻有波長最長的紅光能“逃”出重圍,從而映紅一部分或大部分天空,因此,這種條件下形成的霞,往往預兆的不是雨天,而是會“曬死”人的豔陽天。

奇妙的“望夫雲”

天上的雲形狀各異,每一種雲的形成,往往都預兆著一種天氣現象的出現,但其中最令人稱奇的,是一種名為“望夫雲”的地形雲。

在雲南大理洱海旁的蒼山頂上,每到冬春季節常會出現一片灰黑色的雲,人們將這片雲稱之為“望夫雲”。雲不足為奇,可奇的是,它一出現,洱海一帶就會狂風大作,呼嘯悚人。瘋狂的大風卷起洱海的浪花,一片一片地摔打在湖岸邊,直到將洱海海底一塊像騾子似的巨石吹得顯露出來。奇怪的是,石騾一露麵,大風便漸漸減弱,直至完全平息下來。

2007年3月的一天,一些外地遊客目睹了這一情景:上午,洱海上空天氣晴朗,萬裏無雲,人們沐浴著暖融融的陽光,盡情地在洱海上劃船嬉戲,但到了下午2時許,天氣漸漸發生了變化,洱海邊刮起了冷颼颼的涼風,風越刮越大。這時,人們驚奇地看到,在蒼山頂上出現了一片灰黑色的雲,雲範圍不大,孤零零地聳立在高高的山頂上,隨著這片雲的出現,洱海邊的風也越刮越猛,風的呼嘯聲令人不寒而栗。狂風在洱海的水麵上肆無忌憚地橫行,卷起一片片白亮亮的水花,這時,有人看到湖麵上隱隱約約出現了一塊黑色的石頭。隨著石頭的顯現,狂風慢慢減退,一會兒後,大風便消逝得無影無蹤,暖融融的陽光重又照射在人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