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專家認為,這是由雷電的“趨膚效應”和“熱效應”造成的:當雷電擊中樹木時,樹木成了很好的導電體,如果雷擊時伴有雨水,當雨水沿樹體流向地麵時,越潮濕的地方,電阻越小,接觸的電壓也就越高,所以雨水流過的地方便成了雷電流對地泄放的最好路徑;當雷電流沿樹體對地泄放時,由於電流很強,通過的時間很短,在樹體中產生了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在瞬間來不及散發,便導致樹木表皮內部的水分被大量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迅速膨脹,產生了巨大的爆炸力,使得樹體的表皮因爆破力而呈條狀剝落,從而出現了大樹“文身”的現象。
防雷專家由此告誡大家,打雷下雨的時候一定要遠離大樹,因為雨水是導電的,而且大樹距離雷電較近,雷電可能會自行順著最近的大樹或建築物對大地進行放電,而閃電時的電壓和電流非常強大,人站在大樹下很容易被擊中。
大樹當“幫凶”
在雷擊事故中,大樹是受害者,但有的時候,大樹也會充當雷電的“幫凶”,從而給周圍的住戶帶來嚴重災害。
2011年7月21日淩晨,四川省雙流縣太平鎮的夜空電光閃爍,轟鳴的雷聲響個不停。在鎮子北部的慶西門街,住著幾十戶居民。這一排建於20世紀60年代末的房屋普遍由土磚砌成,木梁撐起屋頂,在厚厚的一層麥稈之上,又加蓋了石棉瓦。誰也不會想到,太平了幾十年的房子,會在這天夜裏遭遇一場火災。
當日淩晨2時許,屋外雷聲大作,被驚醒的村民劉平翻身起床,將家裏的電器插頭一一拔掉,正當他準備繼續上床睡覺時,忽然屋頂上傳來轟隆一聲巨響,仿佛在頭頂上打響一樣,嚇得他一下愣住了。靜靜地等了一會兒,他才稍稍安心,準備躺下睡覺。正在這時,一股焦臭味傳來,並且越來越濃,像是有東西燒起來了。劉平警覺地再次起身,隔著屋頂石棉瓦的縫隙,他隱約看到了紅彤彤的火光。“不好!起火了!”他手忙腳亂地穿上短褲,赤著上身就衝出了臥室。隻見火苗在石棉瓦下迅速蔓延,火光映紅了天空……大火一發不可收拾,將幾戶村民的房屋燒個精光。
是什麼引起了火災?事後經過調查,大家發現一棵高約15米的香樟樹有“作案”嫌疑,因為這棵大樹靠近村民家一側的枝丫上,有明顯的過火痕跡。最後,經過電力部門排查,火災的起因被最終確定。原來,這是一起雷擊引起的火災:當晚雷鳴電閃之時,這棵高大的香樟樹引來了雷擊,雷電通過樹木傳向了房屋牆上的電線,產生火花,從而引燃了幹燥的麥草,而麥草又引燃了石棉瓦。著火後火勢非常迅猛,雖然當時天上正下暴雨,但石棉瓦恰好又把雨水擋住了,根本沒法及時澆滅大火,從而釀成了火災。
冬天打雷之謎
“冬雷震震,夏雨雪”,指的是一種違背自然規律的怪異天氣現象。氣象專家指出,雷暴通常產生於雷暴雲中,夏季暖濕空氣多,再加上空氣中上下對流強烈,因而容易產生雷暴,而冬季氣溫較低,空氣又很難對流,因此很少生成雷暴雲,產生雷暴的幾率也相對很小。
那麼,冬天打雷,這種天氣現象會不會發生呢?
奇特的“冬雷震震”
2007年2月6日晚上10時許,山城重慶突然大雨傾盆,一場突如其來的雷暴襲擊了整個市區,一時間山城上空電光閃閃,霹靂震天。直至7日淩晨4時許,雷雨才逐漸散去。這場雷暴迫使由深圳、北京、上海、海口、昆明、麗江、三亞返渝的9個航班備降到周邊的成都、昆明機場,1200多名旅客的回渝行程暫時擱淺。
這場雷暴雖然發生在立春後(2月4日立春),名義上可稱為春雷,但立春僅過兩天雷暴便前來光顧,而且強度如此劇烈,在當地十分罕見。因此人們非常驚異,不少市民打電話到氣象局詢問原因。據氣象專家分析,這場雷暴可能是因為今冬持續的晴好天氣造成的:入冬以來天氣持續晴好,氣溫偏高,造成了嚴冬不寒、初春儼然仲春的氣候環境,一旦高空有冷空氣入侵,冷暖氣流一融合便產生了強烈的對流天氣,從而出現了雷聲震震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