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物質前提,是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的根本。在我國城鄉,電力這種特殊商品已成為人民賴以生存的必須品。因此,電力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快慢的決定因素。
60年代初開始發展農電,至今已有30多年曆史。柏鄉供電局在省、市局的幫助指導下,結合本地特點,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電力事業。目前電網遍布全縣各個角落,人均年供電量已達到430千瓦時,農村電氣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在電力產品推向市場,企業轉換機製,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我局麵臨的突出問題是:
一、整頓農村電價,摘好服務工作
農村電費高是當前農村的熱點問題,農村電價牽涉千家萬戶,而這些用戶都是我們的用戶,如果失去這些用戶就談不上電力事業的發展,因此用戶是“上帝”這不僅適用於商業,而且也適用於我們電力行業,所以整頓農村電價必須當作反腐倡廉治理“三亂”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首先我局建立健全了電價管理所、電力監察室、電力法庭等專門整頓電價的組織,其次大力宣傳電力法規,全縣執行“三統一”的用電管理製度。
(一)統管農村電工
全縣農村電工由供電局統一管理,經考評聘用後即為供電局的合同製工人並交納風險抵押金1000元,由局統一分配工作,按工作年限、技術高低評定工資等級。由於農村電工加入辦電行列,大大減輕了高低壓線路的維修工作量,並且加強了縣局和行政村的聯係,保證了供電的正常運行。
(二)統一收費標準
電工對用戶收費統一執行邢台市物價局批準的綜合電價標準,並由局物價所監督執行,任何人都不得超標收費,否則用戶拒絕交費並予以舉報。
(三)統一執行電費單據和手冊登記製度
電工對用戶收費必須使用電價管理所統一印製的三聯票據,電費收取要.填寫手冊加蓋經手人專用章交用戶保管+收交的電費及時彙總入賬。
由於三統一製度的執行,加強了對農村電工的約束機製,完善了農村電工電費收取管理體係,有效地遏製了亂收費和偷漏電現象。
(四)做好調荷工作,保證農業生產
我局為了更好地開拓農電市場,提高經濟效益,不斷做好調荷、增大供電量、提高“三為”服務質量。其做法是①為了解決工業與農業爭電問題,我局投資70多萬元建立工業開關站,把縣辦工業集中到一個或幾個專用線上,使工業用電同農業用電分開,在農忙季節根據調度指令調節工農業用電比例,更好地為農業服務。②充分利用低穀電,保證農田灌溉。農田用電比較集中,負荷變化較大。我縣地處平原,農田灌溉全靠汲取地下水。為解決限電時土地不能澆水問題,在經濟作物集中地區采用建立大型儲水池的辦法,在用電低穀時汲水貯於池中,用電高峰時用池中之水,以保障農田用水,利用這種簡單的辦法既調整了用電負荷又保證了農業用水,這一舉措深受群眾歡迎。
二、強化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加強企業管理必須認真貫徹《條例》,落實《條例》不僅要落實14項自主權,關鍵是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強化企業內部管理。要建立企業新的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著重研究企業的管理體製,根據企業的現狀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在不斷完善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係的同時,逐步充實和建立企業的經營決策體製、技術開發體製、購銷服務體製等。在管理體製的約束下,結合本局生產經營特點製訂一係列的規章、製度,來確定各個崗位的責任製,隻有嚴格內部管理才能達到企業經營的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