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過渡中,農電企業選擇什麼樣的經營體製,才能充分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現代企業,這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解決的課趣。
從1981年喀喇沁旗建局開始,赤峰電業局就對該局執行60千伏縣級躉售。當時年供電量3800萬千瓦時,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售出電量僅為2204萬千瓦時,營業損失率高達42%,年躉售留成隻有35萬元,每千瓦時效益有9.2.元,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隨著旗農電事業的飛速發展,該局的營業管理水平也有了飛速性的提高。1993年該局實現購入電量7600萬千瓦時,售出電量達7178萬千瓦時,營業損失率為6.21%,躉售留成完成517.4萬元,每千千寬時效益達到68.49元。
一、製約喀喇沁旗局經濟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管理體製不順,影響職工積極性的發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在實際工作中各級政府仍未改變過去管理經濟的職能和方式,行政幹預的現象時有發生,政企不分;在企業內部存在著“大鍋飯”、“鐵飯碗”,幹好幹壞一個樣。大部分職工受舊的體製和意識形態影響根深蒂固,仍然抱著企業是國家的,缺乏主人翁的責任感。
(二)企業嚴重超員,人浮於事,效益低下,發展緩慢,後勁不足
根據三項製度改革的規定,我局的定員是198人,但近幾年,上下左右都看中了農電這塊寶地,千方百計的向農電擠人,近七八年的時間我局的人員翻了一番,這些人的業務素質大多比較低,不能頂崗,又招了40多名臨時工,而且還有農電職工均待業子女需要安置,職工的工資總額逐年提高;躉售留成的收入除去工資一項所剩無幾,形成了以電養人的局麵。
(三)電網嚴重老化,設備陳舊,損耗大,降低了供電可靠率
我局的線路大都建於大辦電力的年代,當時群眾辦電積極性比較高,發展速度快,普及麵廣,通電率高,但由於受“左”的思想影響,缺乏科學規劃,資金不足,技術力量差,導致了供電半徑大,變電站分布不合理;檔距大,導線截麵積小,線路嚴重老化等許多問題。現在國家沒有資金投入進行改造,企業亦無錢進行技術改造,使供電可靠性受到嚴重影響。
(四)躉售留成比例減少,效益低
躉售留成是電力係統對躉售用戶的一項優惠政策。1993年7月份以前留成比例為30%,7月份以後降至25%。目前我局60千伏損失控製在1%以內,10千伏營業損失控製在4.5%以內,已無大的潛力可挖。由於該旗經濟滑坡,近幾年內無新的項目上馬,預計近3年內供電量將徘徊在8000萬千瓦時左右。而居民生活用電占44.6%,66千伏躉售照明電價為0.16元7千瓦時,加上66千伏和10千伏的損失,購電價達0.169元廣千瓦時,每千瓦時效益僅為41.58元,再加上主業人員超編,搞多種經營又沒有資金投入,嚴重製約了我們局經濟效益的提高。
二、實行股份製是農電企業改革的最佳選擇
根據該局的現狀進行綜合分析。實行股份製是深化企業改革的最佳選擇,隻有這樣才能把企業真正轉向市場、增強活力、提高效益。
(一)農電企業實行股份製是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四大的《決定》中提出:“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製度。”這是對現代企業製度下的一個科學的定義,隻有實行股份製才能滿足上述要求。實行股份製後,企業職工既是企業的職工又是企業的股東,這樣就把企業職工的經濟收入與企業的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他們的切身利益與企並的興衰榮辱聯係到一起。
農電企業同時又是社會公益事業,實行股份製必須保證國家控股,保證黨組織在企業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組織製度和會議製度方麵應設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定期召開會議;要有明確的章程和製度,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關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按資分配為輔的原則,使持股者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企業職工有權參與企業的生產、投資方向和利潤分配等重大問題的決策和管理,這樣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同時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