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卓資縣農電局應實行行業歸口管理(1 / 3)

卓資縣農電局要想盡快實現科學管理,並逐步向管理的現代化發展,使企業取得更好的效益,真正搞好“三為”服務,就必須實行行業歸口管理。

卓資縣農電局擔負著全縣24萬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供用電任務,現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年售電量4000萬千瓦時左右。1992年前,一直是躉售的經營體製。人、財、物都歸厲地方政府管,從體製上形成一些製約農電發展的因素。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麵:

1.由於政府的幹預,企業缺乏自主權,缺乏必要的活力。“以電養電”難以實現。

2.隨著縣領導班子的換屆交替,局領導班子變換頻繁。農電局成立14年,主要領導變換了11人次。

3.由子職工的進出屬縣勞動人事部門管理,農電局把不住進人關,致使人員增‘過猛。同時,新進職工80%是轉複軍人,文化、技術水平低,影響到新的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技術的實施I1992年,卓資縣農電局由躉售改為由烏盟電業局行業歸口管理。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行業歸口管理是卓資縣農電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實行行業管理,有利子農電領導班子的建設和穩定

要想把一個局的工作搞好,首先要建設一個結構合理的、懂技術、會管理、群眾信賴和擁護的堅強的領導班子。實行行業管理後,盟電業局首先抓了領導班子建設,經過考核,組建了年齡、文化程度、專業技術各方麵結構合理、年富力強的領導班子。

二、實行行業管理,有利子培養造就現代化的管理人才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管理現代化要靠人來實現。所以,建設一支具有現代化管理思想,掌握現代科學管理知識和技能,專業配套,結構合理的電力企業管理隊伍,是推進管理現代化的基本條件,是決定電力企業現代化成敗的關鍵。行業管理後,盟局掌握了人事權,把住了進人關。由於對各崗位的在崗人數提出明確的要求,促使縣局注重抓人才培養工作,製定長遠的人才培訓計劃,經常開辦不同類型的技術培訓班,在職職工培訓率達100義。同時,還從職工中選派了53人去專1學校進修,有12人取得了專業合格證書,14人取得高中級技術職稱。

三、實行行業管理,能調動和激勵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

職工是企業的主人,職工生產積極性的高低是決定企業興衰的重要因素。所以,不斷地改革企業勞動人事、工資、勞動保險製度,形成有效的利益激勵和競爭機製,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保證農電企業順利轉換經營機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取得高效益的重要措施。行業歸口管理後,以崗定員,在崗人員責、權、利結合,人員公開聘用,人才合理流動,充分發揮每個職工的技能和專長,作到人盡其才。這就激勵了職工刻苦鑽研業務技術和盡職盡責生產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實行行業管理,能提高對供用電設備的管理,提高設備和資金的利用率

電力企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企業。供電設備技術複雜,價格昂貴。隨著供電範圍的擴大,尤其是供電技術的不斷提高,新的科技成果的采用,管好、用好供用電設備,提高設備和資金的利用率,已成為影響農電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過去由於資金短缺,使運行近20年的設備基本沒能得到改造,以致設備陳舊、線路老化、容量配備不合理,輸變電設備完好率低下。實行行業管理後,上級主管局對線損、事故停電率,設備技改和完好狀況都提出明確的指標要求,並作為對局內考核的重要依據。一是製定了維護、檢修責任製。把各項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班組、個人,並實行重獎重懲的獎罰製度。從製度上保證設備的經常性維護和檢修。二是充分發動群眾,多渠道、多方麵籌集資金90多萬元,改造了35千伏變電站一座;電能計量室一個;輸電線路130千米,提高了設備完好率和用電可靠率。降低了線損和事故停電率,使之基本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五、實行行業管理,能加快企業的標準化進程

密切結合行業特點,盡快建立包括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在內的全麵標準化管理體係,是農電企業走向管理科學化和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政策;也是促進企業順利發展,適應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增長的用電需要的重要措施。行業管理就是使企業實行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即從當前到長遠都要有明確的計劃。幾年來,我局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80多萬元,建成標準化35千伏變電站一座,電能計量室一處。我們還在為逐步走向管理的標準化而努力。

六、實行行業管理,能促進企業發展多種經營

引導企業擴大市場,農電企業要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必須把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貫穿於全部生產經營中。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是農電企業轉換經營機製,適應市場經濟,提高“雙效”的重要途徑。農電實行行業管理後,按照行業標準,定員組織生產,必須打破單一產品的舊框框,發揮其點多麵廣,服務於電業9服務於社會的優勢,發展多種經營,向社會要效益。幾年來,我局先後辦起了“電器安裝公司”、“電器門市部”等實體,安置富餘人員40多人,不僅消化了富餘人員,同時給企業創收100多萬元,實現利稅30萬元,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七、實行行業管理可進一步提高“三為”服務質量

農電為農民、為農牧業生產、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是農電工作的宗旨。“三為”服務的質量是檢驗農電工作的重要標準。鄉電管站和農村電工是第一線的服務機構和人員。過去,由於鄉電管站有名無實,設備管理不善,偷漏電現象嚴重,線損大,致使農村個別地方電費高,農民有電用不起,群眾意見很大。實行行業管理後,農電局對鄉電管站和村電工隊伍進行了整頓,實行了統管,取消了原二茬包電人員,經群眾推薦,重新錄用了懂技術、會管理、群眾擁護的村電工隊伍。建立健全了各種管理工作製度,使鄉電管站的工作規範化、標準化。鄉電管站發動群眾多方集資改造了550千米不合理的輸電線路,新裝戶表4萬餘塊,實現了以表計費和電價張榜公布,使農村電價比原來降低了25%,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卓資縣農電局實行行業管理,有利於企業機製的轉換;有利用加快農電企業現代化管理進程;有利於激勵和調動幹部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了“三為”服務的質量。實踐證明,行業管理是卓資縣農電局發展的必由之路。

農電企業多種經營向股份製發展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