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製轉化,農電企業急需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銜接的經營管理模式,以適應這種變化。
科左後旗農電局是一個小型躉售農電企業。1992年由地方劃歸行業統管,財務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全部固定資產總值為1540萬元,其中局屬固定資產640萬元。年供電量在4500萬千瓦時左右。
我局1992年前屬於地方政府主管,政企合一,以後雖然劃歸行業統管,成立了農電公司、企業化經營,但同時兼有地方政府管電職能,“一個機構、兩塊牌子”。這種管理體製,雖然比以前有了很大進步,但也存在許多弊端,一是政企尚未完全分開,舊的一套管理模式沒有打破,政府對企業管理的太多太死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方麵為了地方利益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幹預,另一方麵對企業經濟後果不負責任,結果使企業享有的自主經營權力不能落實,自身特殊的經濟利益得不到尊重和保障。
企業作為政府的管電職能部門,對於政府的幹預處於兩難的境地,自然就沒有了積極性,從而影響了企業效益的提高。二是政府的行政幹預過多致使農電企業人員增長過猛,按定員組織生產難以實現。由於我旗經濟發展緩慢,許多企業效益不高,於是許多非專業人員通過政府進入農電企業,使本來就龐大的機構更加臃腫。企業內部技術業務骨幹缺少,人才配置不合理,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企業經營機製是指當企業接觸到市場、國家宏觀經濟信息、宏觀經濟政策引起外部信號後,自主地協調自身行為,推動企業經濟運行的內在條件和功能。企業經營機製是決定企業活力的一個重要條件。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形成,企業轉換經營機製,適應市場的要求勢在必行。新的市場體製要求企業進一步完善經營機製,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商品生產和經營實體。
一、實行政企分開,使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
國家企業歸國家所有,但企業產權歸企業本身所有,政府對國有企業有宏觀上的調整控製權,但不能超出其權限,幹預企業的正當權益。企業有自主的經營權,在不違背國家法律和政策的情況下,企業可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經營形式,例如,承包製、股份製等。
二、實行政企職責分開
完成所有權和經營機製相分離,解決政府與企業的關係;也為企業內部的科學管理創造了條件,但並不能代替企業內部經營機製的轉換,企業內部必須進行各方麵的改革才能適應新的市場,增強企業活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轉換經營機製應以麵向市場、適應市場的變化為核心。企業管理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隨著企業外部市場銷路、價格的變化,及時調整生產和經營,包括跨行業調整經營範圍。實現這種管理職能,必須堅持和完善經理(廠長)負責製。現代市場複雜多變,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對市場做出快速的和正確的決策,這就要求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管理有統一的領導,對企業內部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合理的調配,以利於經濟效益的提高。農電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實行局長負責製,推行自上而下的目標負責製,這樣可以做到目標明確、責任清楚,人人身上有壓力,從而調動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確保目標的實現。
完善企業經營機製,還要對企業內部的勞動、人事、分配製度進行改革。企業內部要加強人才和技術交流,改革用人製度,能者上,庸者下,讓更多的有真才實學有管理才能的人走上領導崗位;要精簡機構;工資分配方麵要體現多勞多得,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按職工的工作能力、貢獻大小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以此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三、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其關鍵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現代企業製度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公開、科學管理為基本特征,以公司製為代表。公司是現代企業最典型、最完善的一種組織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能夠較好地體現現代企業製度的內涵,它能夠有效地實現出資者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的分離,對國有企業有利於政企分開,有利於轉換經營機製。公司明顯的特征是所有者、經營者、生產者之間,通過公司權力機構、監督機構、決策和執行機構形成各自獨立、權責分明、互相製約的關係,這種關係以法律和公司章程加以確立和保證,誰都不能越權行事。這種縱向的財產負責關係和橫向的職權限定關係,構成了科學、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約束機製。同時,這種體製還將不同的利益關係統一在一個完整的利益機製下麵,按市場經濟的要求,謀求利潤的最大化,以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這種~%學合理的組織製度和管理製度,同樣也適合農電企業。
四、走股份製道路
社會主義股份製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而發展起來的,它是在國家宏觀控製下,企業自主經營管理的一種形式。股份製改革,可以開辟多種渠道利用社會資金集中投資基礎產業,解決國家投入不足的問題。對於農電企業,通過推行股份製,向社會或企業內部發行股票進行集資,不僅解決了企業自身建設的資金來源,而且也有利於促進國家和地區農電建設和發展。由於股份製企業經營情況直接關係到股東的利益,關係到公司股票發行和價格,所以企業總是把效率、效益放在首位,以求得合法利潤的最大化。同時,利用股份製企業的經營機製,特別是新的用人製度,內部分配製度,形成一個公平競爭,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環境,實現資?的優化配置,使企業永保生機和活力。股份製還有利於政企分開和企業經營機製的轉換,實現農電發展與市場經濟接軌。
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農電企業也可在現有基礎上整體轉製,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國家以出資者身份擁有企業財產權,企業擁有法人財產權,並以其全部法人財產為限,對其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承擔有限責任,這樣有利於解決國有企業隻負盈不負虧,國家承擔無限責任的狀況。
農電企業製度向現代企業製度轉變需要相應的條件和過程。必須從實際出發,不能急於求成。關鍵是處理好“轉機”與“建製”的關係。“建製”是目標,轉機是“基礎”,當前的重點是打好這個基礎,在企業外部,與轉製相關的社會配套改革和國家有關法規應當盡快到位,為企業製度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另外,國家應充分考慮到農電企業的公益服務性,在政策上向農電傾斜,扶持農電建設,促進農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