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隻有這些細胞充滿了活力,國民經濟的有機體才會有活力。企業有了活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農電是國民經濟的一部分,農電企業如何走向市場,是當前農電係統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一、農電企業走向市場,必需改革現行管理體製
農電企業現行管理體製中,縣級農電企業受省、市農電局行業歸口管理,形成人、財、物三權在上的狀況;同時農電企業本身又是地方政府的職能部門,黨群關係在地方,受地方政府管理。結果出現了由多個具有政府職能部門管理農電的現象,出現了企業管理企業的現象,既在同一個地區經營同一種商品的兩個互相獨立核算的企業(電業與農電入一個是管理者,一個是被管理者。由於政出多門,在管理上時有越權幹預行業管理的問題發生,在電業和農電兩個供電企業之間還時常發生為了自身的利益,爭用戶,搶負荷,以致農電網不能統一規劃和進行合理布局,甚至重複建設,造成物資和資金浪費。由於政出多門,政企不分,多家管理農電,致使縣級農電企業無所適從,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決策造成不利影響。農電企業走向市場經濟,就應改革現有的管理體製。
二、農電企業走向市場,必須全麵落實企業經營自主權
增強企業活力是社會主義經濟體製改革的中心環節,落實企業自主權是經濟體製改革的中心課題。由於受現行管理體製的影響和製約,農電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一直沒能按規定下放給企業。《條例》中賦予企業的十四項自主權,在縣級農電企業中一直沒能到位,從勞動用工到企業內部機構設置都必須由省、市局決定。這樣,作為經濟實體的縣級農電企業,形成了人、財、物三權在上,省局管,市局管,政府也管的局麵。
農電企業走向市場,必須全麵落實企業自主權,徹底解決政企不分和管理上婆婆太多的問題,做到凡是國家法令規定屬於企業的職權,各級政府都不要幹預。該下放給企業的權力,要全部下放給企業,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都不得截留。政府對農電企業實行宏觀控製,進行統籌規劃,提供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搞好服務和檢查監督,為農電企業自主經營創造條件,把經營責任、經營權力、經營利益結合起來,全麵配套地落實給企業,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的主體。
三、農電企業走向市場,必須搞好企業內部三項製度的配套改革
多年來,農電企業普遍存在著機構臃腫,人員過剩,吃大鍋飯和分配上的平均主義。搞好企並內部“三項製度”改革是解決這些弊端的必由之路。
1.改革用工製度,企業實行全員合同管理。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的客觀要求,科學地設置企業內部機構和勞動崗位,製定勞動崗位規範,崗位定員,定額標準、考核製度和管理辦法;引入競爭機製,擇優用人,實行合理勞動組合。
幹部管理要引入競爭機製和風險機製。打破幹部和工人的界限,破除幹部終身製和職務終身製,堅持“任人為賢,用人所長,適才適位,不拘一格”的原則對企業管理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實行招聘和選聘,使人才群體配置達到協調對應,和諧互補、高效精幹、動態調節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2.改革基本工資製度,實行崗位技能工資。沿用多年的基本工資製度忽視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忽視了複雜勞動同簡單勞動的差別,忽視了熟練勞動和非熟練勞動的差別。在分配上,貢獻大小一個樣,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嚴重挫傷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改革基本工資製度,實行崗位技能工資製度,要以按勞分配為原則,以勞動技能、勞動責任、勞動強度、勞動條件等勞動要素為基礎,對勞動崗位進行測評,實行崗位技能工資,把職工的勞動貢獻同勞動報酬緊密聯係起來。
3.改革職工養老金保險製度,解除職工後顧之憂。改革職工養老保險完全由國家和企業包下來的辦法,逐步實行國家、企業、個人三方共同負擔的新的養老保險製度。
四、農電企業走向市場,必須全力提高職工素質
農電企業職工隊伍存在著“三低、三少”的狀況,即文化水平低、技術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技術骨幹少、管理骨幹少和掌握現代化知識的人才少。很不適應農電企業向高層次方向發展的要求。企業要走向市場,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全力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建設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職工隊伍。推進企業的科技進步,實現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對社會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提高企業職工素質,一是提高職工政治素質,二是提高職工技術素質。提高職工政治素質主要是加強職工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職工敬業愛業和對企業的回報精神。教育職工立足本職工作,熱愛本職工作,牢固樹立起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規範行為,正確地運用職業權力服務於社會。提高職工技術素質,就是改變農電企業職工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低的現狀,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崗位培訓,使職工達到能勝任本職工作的水平。提高職工技術素質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企業應結合實際,做好規劃,舍得花錢,逐項實施。根據目前農電企業現狀,當務之急應首先搞好崗位培訓和崗前培訓。對在崗職工進行針對性的崗位培訓,使之達到勝任崗位工作水平。對新入廠或待崗職工,上崗前一定要經過培訓,合格後方可持證上崗。
五、農電企業走向市場,必須大力發展多種經營
在建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農電企業要改變單一封閉經營的管理模式,真正成為按照市場供求關係和價值規律進行經營的法人實體,要大力開展多種經營。近幾年,我省農電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多種經營的實踐,已經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它在農電企業中的重要性。發展多種經營,一是要領導重視,對多種經營加強領導;二是要給予必要的扶持和傾斜政策;三是要廣開門路搞好開發,發揮行業優勢開展對內對外橫向經濟聯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四是改革管理機製,引入鄉鎮企業的管理辦法,給多種經營企業更多的自主權;五是多種經營企業職工工資收人可以高於主業職工收入,以調動職工和激勵企業職工到多種經營企業工作的積極性。
農電企業走向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體製改革的必由之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進一步轉換經營機製,加速企業內部三項製度綜合配套改革,落實和用好國家賦予企業的14項自主權,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標,以搞好“三為”服務為宗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把農電企業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