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營體製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公有製為主體的經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國有企業經營機製正在轉換,市場經濟迅速發展,計劃經濟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我國的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新台階。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農電企業如何適應這個形勢,轉變經營機製提高經濟效益呢?這是每一個農電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大問題,本文就農電企業如何轉變經營機製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我局隸屬於地方政府主管,是地方政府一個管電的職能部門。1992年7月劃歸呼倫貝爾盟農電局直管,年售電量600萬千瓦時,固定資產僅390萬元。由於各種原因,我旗電力事業發展緩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①人員超編,整體素質偏低。一個企業職工素質好壞是企業成敗的關鍵,所以農電要有較大發展,效益要有更大的提高,必須解決如何提高職工素質問題。②我局現有固定資產不少,但設備逐年老化,陳舊,運行費用嚴重偏高。而這些設備需要改造,但又缺少資金,而多種經營,幾年來累計虧損達118700元,難以實現“以電養電”,“以副養電”的局麵。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是歸根結底還是體製上的問題,是體製不鍵全造成的。我局原來屬於地方政府一個職能部門管理,1992年劃歸盟局主管,但由於多年形成的隸屬關係,當地政府經常以“行政”管理來幹預農電部門的工作,使得農電企業未能由生產型轉換成生產經營型,而且由於沒有自主權,不能自主安排經營業務,以致造成了虧損,所以必須從體製上進行改革。
一、躉售加直管更能發揮企業效益
我局劃歸直管後,仍然實行躉售體製,躉售體製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商品價值規律,一定要使電能增值才有效益,但躉售製由於受電網製約,在傳輸過程中不能使電能再行增值,隻能依靠國家允許的固定折扣維持生產,電價又規定的很死,不能隨行就市。盡管如此,躉售製還是可行的一種管理體製,特別是根據市場經濟要求,躉售製有較大自主經營權,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機製,這是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能夠提高農電效益的。直管比地方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靈活性,經濟效益有了提高,首先在幹部使用管理上,企業有了自主權,再不受地方政府幹預,改變了“幹部亂換、人亂進”的被動局麵,其次直管強化了企業內部自身的管理,改善了企業內部環境條件,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業務需要進行管理,不再受地方政府幹預。當然直管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還是受上級的幹預,缺少自主經營權,機製不靈活等。
從上述可以看出,如把躉售與直管很好地結合起來就可以彌補各自的缺點,發揮種自的優勢,就能更好地利用企業的有利條件,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效益。
二、進一步把企業推向市場,提高企業效益
從一種管理體製轉換成另一種管理體製,是時代的需要,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局從原地方管理轉換為直管,企業適應了這種需要,但是這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必須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新的體製。根據我局的情況,我認為必須進一步把企業推向市場,才能不斷提高農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深化“三項製度”改革,進一步搞好“三為”服務
“三項製度”改革應作為企業轉換機製,走向市場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首先要建立勞動人事、工資、勞動保險製度。要建立對職工的獎懲製度,將企業工資,獎金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個人的工作業績好壞掛鉤,克服平均主義和大鍋飯。隻有這樣才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引入競爭機製,實行崗位責任製,克服幹好幹壞一個樣的思想,形成幹的多拿獎,幹少受罰的風氣。樹立勞動價值觀念,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思想。一定要把優質,合格的電能供給農牧民,農村牧區,滿足農牧業用電。堅決反對不正之風,絕不刁難用戶,嚴格執行電價政策,按規章製度辦事,把“三為”方針落到實際工作中去。
(二)進一步落實經營責任製,擴大企業自主權
深化農電體製改革,轉換經營機製,要認真貫徹《企業法》和《條例》,實行目標管理責任製,首先把內部各種目標責任製科學化、合理化,在企業內部實行各種形式的配套改革,分別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經營方式,使各個單位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實體並把目標責任製落實到每一個實體。實行目標管理,達標則獎,不達標則罰,同時加強職工對企業內部監督機製,保證職工的個人利益不受損失,同時保證農電主業也不受損失。比如,把反映農電主業經營好壞的線損、供電量、售電量、銷售收人、利潤等主要指標進行承包,這種把責、權,利相結合的承包經營方式,可消除在計劃經濟體製下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弊端,這種承包方式明顯提高了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使農電企業效益明顯提高。
為克服承包責任製這種弊端,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三)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增強農電企業活力的有效途徑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指出;“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我國企業改革的方向”。當然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項艱巨的任務,它必須積累經驗,創造條件,逐步推進。目前農電企業實行直管下的躉售製有一定的優越性,如前所述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為了克服這些弊端,必須進一步完善企業經濟責任製,創造條件實行股份製,進而為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而努力。
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使產權關係明晰,就是企業的國有資產屬於國家所有,企業是享有民主權利,承擔民主責任的法人實體,是享有自主權的經營者,克服原來受政府幹預過多,沒有自主權的弊端。這樣企業以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為目的,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這有利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國有企業實行公司製,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好辦法。股份製可使企業產權明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公司建立董事會,實行經理負責製,有利於政企分開,有利開展經營機製轉換,擺脫對政府的依賴,廠長(經理)依法行使職權,企業的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保證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總之,加強對農電企業的管理,加快轉換經營機製,有步驟地清產核資、產權界定、產權登記、資產評估,使農電企業從各方麵穩步向現代企業製度轉變創造條件。
躉售縣局亟待實行協議代管
隨著全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電力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是,由於電力係統管理體製的不順,給電力企業本身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弊端。就以我們躉售縣局來說,由於其人、財、物的管理權和局領導幹部的任免權均在地方縣委與縣政府,這種體製多年來造成了躉售縣局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一是人員嚴重超編,使“以電養電”的政策難以落實;二是地方任命局領導幹部,使領導班子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下降;三是農電資金被挪用,農電建設難以得到保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地束縛了躉售縣的手腳,也嚴重地影響著廣大農電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從而限製了農電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