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加快農電事業發展,適應農村經濟形勢(1 / 3)

靈丘電業局是一個直供直管全民所有製小型企業。目前,擁有固定資產3300多萬元,年電費回收達800多萬元。年上繳國家稅金達120多萬元。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調控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活用電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農村用電管理也相繼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形勢下如何加快電力發展,把電力推向市場,促進農村用電的“三為”服務,是需要大膽探索的問題。

一、深化企業內部改革,把電力推向市場

1.深化企業改革,引入競爭激勵機製。通過三項製度的改革,幹部工人競爭上崗,幹部能上能下,工人能在管理崗位上,幹部也能充實第一線。充分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2.正確處理好產品觀念和商品觀念的關係。電作為一種產品,有發電、輸電、供電各個環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產過程;電作為一種商品,有產、供、銷各個環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經營過程,當然也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用電交費,天經地義,但是由於多種原因,供電部門按計劃給予供電,電費有時卻分文拿不回來。例如,我縣縣化肥廠,生產銷售不景氣,產品積壓賣不出或是賣出去要不回帳來,由此造成欠電費高達60多萬元。經局派人多次上門與其交涉,講清利害關係,積極主動和縣政府聯係並取得支持,才解決了這一老大難問題。

3.正確處理主業和多種經營的關係。縣級供電企業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求生存和發展。要改變固守一業、單一經營的生產經營方式。在本企業內部建立起多元化的產業結構必須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積極參加市場競爭並在競爭中發展壯大自己。縣級供電企業要與其多種經營單位在經營權和所有權上實行有效的分離,對其實行宏觀管理,加強監督,加大壓力,提高活力,克服依賴性,增強約束力,消除大鍋飯,鐵飯碗的現象。有準備、有計劃地使多種經營單位朝著麵向社會,麵向市場、注重效益的方向發展。使其從主業“母體”中脫離出來,健全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四自”機製,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

我局從1993年到1994年進行了大膽的開拓,廣開財源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先後開辦了聯營水泥廠、聯營塑編廠、自辦了電力招待所、電力酒家,使電力企業走向大市場競爭。目前有的已見效益。

4.加強企業技術進步,增強電力企業應變能力。市場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電力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企業的科技進步至關重要。強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意識,建立一支過硬的電力職工隊伍,切實做好技術改造,采取各種措施,使企業發展建立在高起點上顯得異常重要和緊迫。

近幾年來,我局積極開展科技活動,發動職工提合理化建議,鼓勵職工大膽采索進行技術改進,小改小革。其中獲大同供電公司技術改進項目三等獎一項,五等獎四項,獲合理化建議獎15項。

二、加強農電管理,搞好“三為”服務

1.抓好配電網設備整治,保證農村安全可靠供電。靈丘電業局管理的10千伏配電線路,大都架設在山區,存在點多、麵廣、線長、供電半徑大、氣候環境差、運行維護困難等。由此造成線路掉閘接地較多,農民用電得不到可靠保證,燈峰保證率無法完成,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為此,局狠抓了對配電網的整治,堅持定期巡視,特殊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堅持該修必修,修必修好,有力地降低了10千伏跳閘率。

2.紮紮實實地抓好農村用電管理工作。靈丘縣共有鄉鎮19個、333個行政村,有農村電工300多名。1993年一段時期根據上級指示取消電管站和取消收維管費後,農村用電出現了失控局麵:①許多行政村電工不安心;②多數電工和社員一樣,光忙種田,放鬆村裏用電管理;③不少村幹部把電費包給了電工,電工怕賠線或者想發財,就采取各種手段進行亂攤派,加重了農民負擔,農民們叫苦連天,奔走相告;④農村私拉亂接現象出現,線損大,設備失修,安全用電不可靠。針對這種情況,局及時派人下去走訪農村用戶進行調查,征求意見,測算當前農村用電的各種電價,主動和縣委縣政府作了彙報,得到了他們的重視和支持。1994年年初在征得上級電力部門和縣政府的同意下,重新恢複組建了8個鄉鎮電管站,開始收取維管費。從解決農村電工待遇入手,抓好農村用電管理。執行農村電工、鄉鎮電工由電業局統一管理的規定,統一發放工資,工資來源由維管費項目中支付;定期培訓電工持證上崗,培訓他們業務、技能及職業道德,杜絕電工被村千部隨意更換的現象;包安全、包電費回收、包設備完好、包維護費用上交,凡被錄用的農村電工按規定上繳電業局抵押金;不讓電工承包電費。

這些辦法實施後收到明顯效果:①農電電費比以往大大下降,減輕了農民負擔。②農村用電設備有人過問,有人管,有人維護,百姓們用電有安全感,用電放心。③穩定了電工隊伍,電工們都能兢兢業業為管好電而工作,並按時參加局裏組織的活動。④低壓網設備水平有了大的提高,目前全縣農村用戶基本上消除了三爬線(爬牆、爬房、爬地)和三混線(廣播、電話、曬衣線、有15個村達到了標準用電村水平。

3.采用科學手段,提高農村燈峰保證率。目前從電力供應上看靈丘的電力還不是十分充足,加之高峰時超負荷供電,上級按規定加價收費又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不得不采用拉閘限電控製高峰時段負荷,農村燈峰保證率則無法保證。為此局專門走訪外地縣局取經,1993年下半年研製了一批燈峰控製器,定時控製電力電量,實現限電不拉路,因而對動力用戶在高峰時進行定負荷定時控製,超負荷用電自動跳開,鼓勵動力用戶在低峰時多用電,既能滿足農民生活用電燈峰保證率,又能提高電力部門的經濟效益。

1993年底,先在負荷較大的10千伏城關線的動力用戶線路上安裝了燈峰控製器。通過實踐,使用正常,各項功能發揮良好。今年在全縣各用電村鋪開投運,以此保證農村生活用電和燈峰保證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如何發展農電事業,如何將農電推向市場,如何適應農村經濟形勢,如何做好“三為”服務,還有待於不斷探索以尋找一條新路子。

定員定編是保證農電健康發展的有力措施

長期以來,躉售縣電力部門超編嚴重。據《中國電力》報記者調查,河南省112個縣(市)局中,800石以上的局超員。1992年,全省縣局定員為30040人,實有職工42309人,超過定編達40%。1993年有相當一部分縣局達到了嚴重失控狀態,以至於有些縣局被當地人戲稱為“勞動就業局”。由於躉售縣電力部門人員超編,加大了企業開支,勞動生產率普遍低下。據《中國電力報》對河北省躉售縣電力局調查統計,到.993年10月底,共超員32280人,占定員總數的68%,其中超員百人以上的有12個局,由於嚴重超編,人均售電量和勞動生產率大幅度下降。據統計,1992年,15個躉售縣電力局人均售電量為34.38千瓦時,是直管縣電力局人均售電量的32%。躉售縣電力局的勞動生產率比直管縣電力局平均低2.33倍。

躉售縣電力局嚴重超員,使“以電養電”變成了“以電養人”,造成了農電企業人浮於事,企業內部機構龐大,一崗多人,管理混亂,企業沒有活力,農電建設發展遲緩。

我們清河縣地處河北省的東南。自實行躉售以來,也出現了類似情況。人員不斷增多,而人均電量卻逐年下降,人均創純收增長緩慢。

一、堵疏結合,定員定編

我局人員壓力來自三個方麵:第一,縣裏個別領導,看準了電力部門這塊肥肉,千方百計的將自己的子女、親屬或朋%塞給電力局;第二,一些職能部門,依仗職權,公開提條件,要代價,將II己的親厲、(朋友硬性塞人;第三,企業內部職工的子女,如不安排,職工就有情緒,就會影響生產。

找出了問題的症結,就要對症下藥。針對第一個方麵的壓力,我們多次找縣領導彙報電力局的情況,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我們與邪台農電處達成了一致意見,要求農電處兼管我局的人事調動工作,農電處給予了大力支持,在下文的同時,農電處長及辦公室主任還積極地做工作。自1991年開始,一切調入的人員須經農電處審批後方能上班,這樣一來基本堵死了這個進人大門。在第二方麵的壓力上,我們則爭取縣裏一些職能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對於職工子女就業問題,我們製定了一係列考核標準,進局首先通過文化考試,達不到標準的一律不要,符合標準的由辦公室申請報到農電處,審批後子女一上班,老職工就得辦理退養手續,走一個來一個,這樣就保持了人員平衡,基本堵死了各方麵進人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