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試析縣級轉供電企業現狀及發展出路(1 / 3)

信陽縣電業局位於豫南山區,是屬於實行躉售轉供電的縣級農電企業。年供電量達2.2億千瓦時,售電利潤70萬元左右。眾所周知,縣級轉供電企業在售電過程中沒有核算成本的權利。以信陽縣電業局為例,近10年來盡管調整了若幹次電價,但地區對縣包的購售?價始終不變,而這10年中大量增加的成本因素全部靠縣局內部消化。縣級轉供電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沒有核算成本的權利,致使大幅度增長的成本,像一個越來越沉重的包袱壓得轉供電企業透不過氣來,本來就不寬的購售差狹路越走越窄。

農村從35千伏變電站出口10千伏及以下線路的設備是靠鄉村和農民自籌資金建成的,因此在線路設備的維修和更新改造上,全部由鄉村集體和農民集資承擔。在電費電價的收取上,農村,供電部門的計量計費點設在配電變壓器低壓側(全國供用電規則製定)。農電用電不僅要承擔興建電力設施的集資,還要承擔村電工的報酬和低壓線損。農村電價高而且亂,加重了農民負擔,強化行業管理,整頓農村電價、改革現行的鄉村用電管理體製,對鄉村用電實行統管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國家從行業管理的職能出發,強化了對農村電價的控製之後,沒有做出相應的躉售價格的調整,使縣級轉供電企業承擔著鄉村用電的經營風險,有的甚至是虧損經營。

由於強化了農村用電管理,將計量點移至農戶,縣電業部門增加了相當大的管理工作量,再加上虧損經營的不利影響,農村電價始終隻能在幹預下保持一時的穩定,前整後亂,形成整頓??反複??再整頓一再反複的惡性循環。

縣級轉供電企業是網外躉售企業,係統隻給予業務上的指導。實際上躉售縣局與地(市)局的關係是買賣關係,縣級轉供電企業的人、財、物都隸屬於當地政府。這樣的管理體製與電力工業的“設備、資金、技術密集,發、供、用一次完成,電網調度高度統一”的特性極不適應。造成:電費難收;人員難控;領導班子難穩定%電網建設難度大等問題。另外,縣級轉供電企業的內部管理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二是成本費用控製不嚴格,滴、漏、跑、冒、浪費現象嚴重。三是農電行業缺少生產材料的消耗定額標準和管理費用的定額標準。四是經營管理的各項經濟指標大都是根據經驗確定,缺少科學的依據。五是多種經營大都局限在電力安裝,電器銷售等與電相關的項目上,沒有跳出“電”的行當,今後應開辟電以外的多元化市場。

解決縣級轉供電企業麵臨的危機,擺脫困境,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內外結合,雙管齊下。

一、國家要賦予轉供電企業寬鬆的政策

1.輕稅賦。農電是設備型企業,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村,且企業不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因此其納稅隻能按一般工商企業對待,而且要區別於城市電網,其納稅率應與自來水,石油液化氣等同。17%的增值稅率偏高,同時對農電企業應免征所得稅,以便用於農村電網建設,以電養電。

2.確定電價原則。農電企業要核算成本,國家應盡快出台躉售縣銷售電價的作價原則。為有效地控製農村電價,國家在製定電價政策時應把農村電工的報酬和低壓線損、農電主幹網絡的維護管理等因素考慮進去,實行城鄉一體,電價統一,農民用電電價高於城市市民的現象顯然是不合理的。

3.改革體製。現行體製受製於地方政府,行政幹預過多,不適應電力生產經營的需要,應參照郵電行業實行條條管理。現在部分省推行代管體製,在控製進人上不失是一個好辦法,但終究是權宜之計,應當徹底改革。改革後,由省電力局為核心組成全省電力企業集團,縣級轉供電企業作為相對獨立的法人實體加入電力企業集團,其財稅體製不變,並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4.製定農村電網產權界限,城市電網高低壓主幹網絡統由電業部門投資興建,產權歸屬電業局。鄉村電網如何界定,就目前情況來看,10千伏主幹線路的產權應歸厲電業局,並由縣局出資興建和維護管理,主幹線路下接的分支線路包括配變由用戶自籌資金解決的在內,產權和維修歸屬用戶。

二、躉售縣局要繼續,積極推進現代化管理,不斷增強企業發展後勁

1.要確立以效益為中心,以市場為依托的現代管理觀點,始終關注電力商品的銷售市場。

2.建立以成本為核心的經營核算製度。電力部應對縣級轉供電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材料消耗製定一套先進、科學的指標體係,以推動企業內部管理。

3.加快農電企業三項製度改革。在農電企業內部真正形成職工競爭上崗、幹部擇優聘用,幹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憑貢獻,崗位靠競爭的動力機製。

4.強化企業技術管理。要集中財力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快設備更新改造,提高電能質量,降低技術損失,增強調控手段,為用戶提供連續、可靠的電力。

5.不斷完善基礎管理工作。改進以經濟責任製為核心的農電企業七項基礎管理工作,以科學、嚴謹、紮實的現代化管理方法使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6.加強企業職工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作到生產第一線。企業的活力來源於職工的積極性,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一是靠教育、靠引導,二是靠經濟責任製。要樹立職工的主人翁地位。

三、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為“以電養電”積累資金,加速農村電氣化進程

縣級轉供電企業要想從根本上扭轉“以電養人”的局麵,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當前,要抓住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認真貫徹“電為核心,多種產業,三大支柱,協調發展”的基本方針,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農村這個市場,大力開拓多種經營。隻有多種經營發展了,才能使主業過於膨脹的人員分離出去,按照定員組織生產,大幅度提高主業的勞動生產率。隻有主業鞏固和發展了,才能以雄厚的財力為多種經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反過來多種經營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不僅能加速電力企業由單一電力產品營銷走向產業多元化,成為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企業集團,而且能為農電事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資金,從而加速農村電氣化進程。因此,農電企業要轉變觀念,要舍得從人員、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麵下功夫,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多種經營由安置型、福利型向產業化、規模化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一般技術產品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方向發展。

淺議新形勢下縣級農電工作體製與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電的內涵已逐步擴大。農電的“三為”服務,正在向深層次發展。但農電也存在不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