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試論如何搞活農電企業(1 / 3)

農電企業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關鍵是把握機遇、轉換農電企業的經營機製,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治理內部環境,積極穩妥地進行三項製度的改革;提高認識,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同時,要下大力氣搞好職工培訓和企業文化建設,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這樣才能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轉換機製,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認真貫徹落實《條例》,按現代企業製度改造現有農電企業,是當前農電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電企業效益的重要途徑。

首先,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使農電企業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農電企業一直在計劃經濟體製下運轉,受傳統僵化的管理模式、束博,企業普遍缺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功能,職工積極性難以充分發揮,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低下。為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形勢,除政府部門應把屬於企業的權力還給企業外,企業的生產者和經營者要解放思想,樹立依法經營觀念;樹立以盈利為目的的觀念,敢於賺錢。樹立長遠經營觀念避免短期行為;樹立生產推動消費,消費促進生產的觀念,對市場經濟規律認真研究,掌握規律,樹立主動適應的觀念。同時要正確認識企業和市場的關係,從農電市場預測入手,製定農電企業的發展規劃和經營目標,以營銷為主要手段,推動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

其次,轉換經營機製,主要是企業本身要建立一套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機製,產品麵向市場,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售運用市場,改造和發展資金通過市場籌集,企業的經營狀況由市場評價。企業盡一切可能在市場領域尋找出路。發育成熟的市場不僅是企業轉變經營機製的外部環境,而且會促進企業機製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形成和完善的過程就是把企業推向市場的過程,同樣,隻有企業經營機製轉換了,企業才能產生活力。

第三,農電企業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農電企業是市場最基本的經濟單元和競爭主體。企業主體地位不明確,市場經濟基礎就無法構成,為此確立企業法人財產產權至關重要。國家出資擁有企業財產,享有所有者的權益,即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等權利;企業則以法人財產,依法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對資產所有者承但保值增值的責任。通過規範的製度,使其權利機構、監督機構、決策和執行機構相互獨立,權責明確,形成製約關係,真正實現政企分開。三電劃歸政府部門,擺脫以三電管理的形式直接幹預農電企業。農電企業的民事權利和行為能力相統一。農電的組織製度和管理製度科學化、規範化,形成激勵約束機製。

二、治理內部環境,積極穩妥地進行“三項製度”改革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農電企業普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目前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勞動生產率低下等方麵的問題,為此要積極穩妥地進行“三項製度”改革。

三項製度改革必須以黨的“十四大”精神為指針,以轉換機製為目的、通過勞動人事、工資、勞動保險製度改革,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對企業中層幹部實行綜合考核、雙向選擇,部分崗位進行公開招聘,打破幹部和工人的界線。通過定機構、定人員、定崗位、定責任和崗位測評等工作,逐步實行以崗位技能工資為主要形式的內部分配製度,打破平均主義,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職工的獎金由勞動貢獻、勞動成果、勞動效益進行確定。

通過多種形式的思想教育,幫助職工提高認識。在改革方案實施前,認真聽取廣大職工的意見和要求,組織先科室後基層班組的方案討論使之趨於完善,特別是要處理好老弱病殘人員和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形成上下一致的共識,使方案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同時,要加強民主管理,將“三改”方案交職代會,組織職工參與和監督。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及時加以妥善解決。改革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得到大多數職工擁護、支持和積極參與。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內部配套改革,進行勞動保險、醫療製度、子女就業等方麵的改革,使三項製度改革和其它改革配套並互相促進。

三、提高認識,大力發展多種經營

多種經營是當前搞活農電企業的重要措施和比較現實的出路。在電力價格體製還沒有理順的情況下,農電企業要走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還很困難,隻有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才能走出困境。

目前,農電企業多種經營存在的問題不少。主要表現為:①“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熱衷於維護舊體製,守攤子,缺乏緊迫感、危機感,習慣單一經營,不敢負債經營,怕擔風險。②“小富即安”,“小進則止”,缺乏幹大事業,作大動作,用大手筆的氣魄,缺乏更上一層樓的責任感。③片麵地認為搞多種經營衝擊主業,賺主業的錢,會影響主業安全生產,缺乏全局觀念。事實上主副業相輔相成,多種經營搞好了對穩定主業,調動職工積極性大有裨益。④“跟著感覺走”,缺乏創造性。不聯係實際,不是有的放矢。事實上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隨流”的結果必然“落伍”。

因此,發展多種經營關鍵是領導幹部、職工要提高對多種經營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把它提高到戰略的高度來對待。主動出擊、迎接挑戰,因勢利導,趨利避害。要潛心研究市場,探索市場規律、捕捉市場信息,把資源配置放到搞活農電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環節上。要啟動行業優勢,發揮電力杠杆作用。農電企業直接麵向市場,具有壟斷性和服務公用性,除了要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對電力的需求外,還要擴大對用戶和企業內部有償服務的領域,開展對外科技信息服務,為生產和職工生活的後勤服務,大膽興辦與農村電力建設相關的產品製造業,並利用行業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開發上規模、上檔次,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培育自己的拳頭產品和龍頭企業。

加強對多種經營企業的領導。資金上給予扶持,政策上給予傾斜,使其具備產品開發、生產和營銷能力。管理體製上要大膽試行股份製,實行職工適量持股的辦法,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促使職工關心企業的經營成果,調動職工的勞動積極性。

今年是深化改革最關鍵的一年。國家已出台五大改革舉推,重點是經濟體製改革,而經濟體製改革的重點是企業。農電企業猶如一葉輕舟正漂泊在經濟海洋上,隻有把握機遇,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拓寬思想、大膽創新、多元經營、優化環境,並緊緊依靠廣大職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增強企業活力,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