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積極發展小水電,增強企業活力,實現農村電氣化(1 / 3)

黨的十四大提出的經濟改革的戰略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真正把企業推向市場,使企業逐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成為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的現代經濟實體企業。

在改革的大潮中,農電企業要想扭轉封閉的單一售電型的被動局麵,使自己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就必須下決心提高自己的“雙效”。因此,農電企業要狠抓機遇不放鬆,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在國家政策、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麵對機遇與競爭的挑戰,隻有大膽幹、大膽闖才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在加快深化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大好形勢下,地處皖南山區的躉售農電企業一旌德縣供電局既要麵對客觀現實,又要有超前意識,既要認識到處在偏遠窮山區、縣小人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後、供電量不大、企業嚴重超員、經濟效益不佳的不利一麵,又要看到山區的礦產、木竹、水力等自然資源豐富,一經開發收效可觀,用電急增的有利一麵。

工業要發展,電力需先行。目前我國能源還很緊缺,二次能源的電力缺口就更大,而且計劃統配電量指標控製很嚴格,要想滿足縣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用電需求,單靠國家計劃指標的增加是不可能的。在麵臨缺電而影響我縣各行各業發展及兩個文明建設的困難形勢下,躉售縣局消極等待是毫無出路的,唯有迎著困難上,大膽闖,要用活國家對集資辦電、開發能源的所有優惠政策,充分開發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豐富水力資源,集資多建水力發電站,以滿足用電缺口,滿足我縣的用電需求,走出具有躉售農電企業特色的新路子~~既是經營者,又是生產者。

一、山區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宜建水電站

我縣地處皖南山區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不但終年雨水多,而且河流水頭落差大,水力資源異常豐富,同時地形、地勢、地質便於施工,工程造價低,投入少產出多,經濟效益高,宜建水力發電站。我縣境內,按年發電6000小時計算,年發電量為4800萬千瓦時,足以滿足其目前的用電需要0993年我縣供電量為3400萬千瓦時)。

二、開發能源集資興建水電站政策優惠

“開發股份製試點,促進集資辦電,使電力工業有更快的發展”。國家對開發能源集資辦電不但在稅收上給予減免,給予無息或低息貸款,還按興建電站的裝機容量一次性給予無償補貼費,其標準每千瓦650元,約占興建電站投資費的1/3。

三、低投入高產出符合經濟價值規律

我國現在重點發展交通、能源、農業。興建水電站屬基礎性的投資,不存在風險性,符合國家政策,路子正確。我縣境內興建水電站,地形地質環境好,山高河窄水頭落差大,攔河築壩容易,工程量小,庫區容量大,山區人員密度小遷移少,總的工程投資費用低。經計算,全麵開發我縣水力資源興建水電站總裝機容量8000千瓦,除去國家按政策給予補貼後還需投入3000萬元,每年發的電量按地方小水電電價即可收回1100萬元,減去成本費,隻要五年時間即可全部收回投資,符合投入少產出多的經濟價值規律。

四、興建水電站能緩解地方供用電需求矛盾

預測表明,我縣1994年用電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時,而計劃統配電量指標隻有1800萬千瓦時,電量缺口達60%,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由於地方工業剛起步,用電量占30%以上,大部分開一班生產,高峰時段負荷很高,致使負荷率在60%以下,低穀比在25%以下,為此經常被罰款,使電費成本增高。並且因負荷集中在高峰時段,上級調度經常下令拉閘限電,嚴重地影響了地方的工農業生產需要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要想改變這種不利的供用電局麵,唯有興建小水電,一是填補了用電缺口,二是高峰時水電站多發電,起到調荷避峰的作用,以保證安全正常供用電,提高農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利用行業優勢開發能源興建水電站是搞活農電企業的有效途徑

農電企業為適應經濟的發展,必須打破傳統的單一製經營方式,要審時度勢,因地製宜,結合實際,大膽改革,既做社會主義商品的經營者,又做生產者,以主業帶副業,以副業促主業,全方位地提高農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我局是農電躉售企業,供用電業務歸黃山市局;而行政區域屬宣城區;人、財、物則歸縣管,至今未能使行業歸口管理。地方的“婆婆”多,長期來供電部門這塊“肥肉”,進人遞增率每年都在⑴"/。左右。現有從業人員140多人,嚴重超員,造成人浮於事,浪費人力、降低了勞動生產率。人均供電量不足25萬千瓦時,生產成本逐年增高,企業經濟逐年下降。至1993年全局稅後利潤隻有3萬元,使企業發展無後勁,使廣大職工不能享受行業規定的待遇。職工的生產積極性難以調動;形成一個人的活兩個人幹,會幹的幹,不會幹的看,幹活的有怨言,不會幹的吃“電飯”,使勞動紀律鬆懈,嚴重影響了農電企業的安全生產。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麵對這種不利的供用電局麵和經營狀況,我局必須聯係實際,群策群力,正確決策,充分利用行業技術人才的優勢,開發能源,集資興建小水電,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這樣既可以解決富餘人員,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又能緩解地方用電緊張局麵。

六、積極發展小水電加快實現農村電氣化

實現農村電氣化是關係到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大事,是有戰略意義的,隻有實現電氣化,生態平衡才能最終解決。在水力資源豐富的我縣大力興建小水電,將加快實現我縣的電氣化進程。

農電企業必須加快改革步伐,轉換經營機製,既做商品的經營者,又做商品的生產者,充分發揮行業、技術、人才的優勢及當地自然資源的優勢,結合實際,因地製宜,正確決策,集資興建水電站,形成發、供、用“一條龍”服務。’多位一體的經濟體係將不斷增強農電企業的活力,提高經濟效益,而且能扭轉缺電局麵,有力地支持其他行業(特別是農業),使百業興旺,因此,集資興建小水電,謂一舉多得。

堅持改革開放,加強農電管理,提高農電企業的經營效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及電力企業經營機製的轉換,提高電力企業的經營效益已成為當前電力企業的重要工作之一。作為供電部門最基層的縣局,如何針對自身負荷密度小、線路長、布點多的特點,由單一的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選擇什麼樣的體製,才能在向用戶提供可靠、優質電能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已成為當前各級供電部門共同探討的課題。縣局作為供電係統最基層的部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基礎工作薄弱。主要表現在各項製度的執行和基礎資料的健全上。經過這幾年的“雙達標”和“三為達標”工作,雖然對各類製度和基礎資料進行了整理和完善,但還存在著達標一陣風的問題。特別是各種規章製度的執行流於形式,經濟責任製考核僅是擺個樣,用電、生產部門配合不當,各類資料不能及時收集存檔,丟失嚴重。

2.人員素質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類高新技術進入供電部門,現有人員技術水平已不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特別是分配上的平均主義,造成了青工不願學,老工人不願教的局麵。人員素質低使各類設備存在的缺陷不能及時發現或不能及時消除,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嚴重威脅。計量人員不能嚴格把關,使供電企業受到較大影響。

3.設備完好率低,隻重視主網,不重視配電網絡。隨著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部門已下大力氣對所轄設備進行了整理,但普遍存在著重視主網,輕視農網的問題。特別是配電網絡,因拿不出更多的資金,僅將配電網存在問題進行了簡單處理。城市和村低壓配電網年久失修,農村私拉亂拉電線嚴重,給安全和效益帶來雙重影響。城市和變壓器布點少,缺少必要的業擴資金,供電部門無力改造,造成城市低壓線路長、電壓低、線損高的狀況。同時10千伏線路供電半徑長,損耗高。

4.職工責任心不強。由於各類考核製度不健全,造成各級職工責任心不強。線路人員\巡線不到位,該發現的缺陷不能發現,缺陷消除率低;用電人員錯、漏、估抄現象嚴重,用電監察人員沒有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

從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在直供直管縣局實行內部利潤承包,超利分成,擴大縣局的自主經營權是提高縣級供電部門經營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加強安全生產,以安全促效益

一個企業安全生產情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要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首先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確實擺正安全第一的位置,實行以行政一把手為安全第一責任者的辦法,加強縣級供電部門的安全管理工作,對全體職工加強安全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競賽、內容豐富的安全活動,實行安全抵押承包,製訂備種獎懲製度,並進行嚴格、認真的考核、使全體職工能認真執行各種規章製度及規程,同時認真吸取兄弟單位的事故教訓,防止本單位發生責任事故,認真搞好設備春檢、預防性試驗、及時處理存在的缺陷,保證設備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