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學院派”電影的藝術發展(1 / 3)

“新學院派”電影的藝術發展

學術論壇

作者:李岩

[摘要]近年來,中國電影的發展走向了高峰階段,隨之導演的創作風格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順應時代發展的“新學院派電影”應運而生。當前,電影日益成為娛樂產業消費的主體,逐步走上了現代信息化的成功之路。文章依據國產電影從“學院派”到“新學院派”的發展曆程、電影語境與“新學院派”電影創作的整個過程、“新學院派”電影創作的主體特征以及“新學院派”電影對現實的期待等四個方麵,做了深刻的闡述。

[關鍵詞]新學院派;國產電影;藝術發展;風向標

新銳視點

新銳視點

從當前電影創作風格的潮流中,可以發現“新學院派電影”的創作風格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符合時代提倡的主題,並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應。在原有電影的基礎上,秉承了新時代電影創作藝術的總體特征,展現了文化強國的基本特征。

一、國產電影從“學院派”到“新學院派”的發展曆程

國產電影的“學院派”主要是指是新中國成立後形成的一種影視風格。“學院派”影視風格是一種曆史的選擇,它將新中國電影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影視創作人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這種影視風格具有明確的師承關係。由於國產電影的發展史比較漫長,並把幾個時代的影片風格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幾個時代的電影創作風格形成了緊密的關聯,促進了影視產業的飛速發展。但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電影創作理論影響了中國電影的創作思維模式,中國的電影創作開始嚐試美學的影視創作風格,這些影視創作人的風格日趨多樣化,逐步成為國產電影藝術與國際電影藝術溝通交流的橋梁[1]。

自2012年後,國產電影的藝術風格經曆了長時期的改革與創新,很多電影學院的教師與學生聯手主導新型的影片,放映學生時代的主題。如《失戀33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北京愛情故事》《初戀未滿》等,這些優秀的影片作品摒棄了傳統的創作風格,並借鑒西方的影片藝術創作技巧,將中國電影的傳統精華因素與西方影片風格有效結合起來,創作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影片。國產電影在轉變藝術風格時,把 “新學院派”的影視概念全新地展示出來。從中可以看出,“新學院派”電影是“學院派”電影藝術的延續,將電影的藝術風格進行了全新的改變。同時,“新學院派”國產電影的藝術創作別樹一幟,頗具獨特的藝術特色,展現出最具獨特的藝術風格表現力,體現出中國的特色,將中國的美學特征完美地展現在觀眾麵前,弘揚新時代的精神理念,滿足了觀眾的需求。

二、國產電影語境與“新學院派”電影風格的成功轉型國產藝術電影創作的風格,是與時代發展的主題相結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結合在一起的,具體結合中國國情創作的。但“新學院派”電影的創作,是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作為基礎的,這種藝術創作融合了時代精神,展現了新時代的社會風貌,使國產電影的藝術發展更具特色,在相對獨立的環境下迅速成長起來。“新學院派”國產電影創作風格的成功轉型,符合中國當前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具有重要的社會輿論導向作用。

“新學院派”電影創作是將中國電影事業與國際電影事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國產電影朝著更好的趨勢發展。國產電影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創作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國產電影,並依據這些電影的風格進行創作修改,更容易獲得觀眾的喜愛。國產電影產業的改革與創新,都是以文化改革作為時代背景,這些豐厚的曆史積澱進一步促進了國產電影藝術風格的轉變曆程。根據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因此,“新學院派”電影創作的風格要具體結合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融入影視創作中,這一思想將逐步深化影視文化體製的創新與改革,為影視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台。國產電影要依據十八大的思想,製定相關的文化製度,影視風格要緊密結合新時代的環境,不能與文化精髓脫離。

當前我國的國產電影,受到了金融、財稅等政策的扶持,這將成為電影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為電影事業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國產電影的創作探索、市場反響、投資渠道等多方麵顯示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因此,國產電影的多項指標都居於世界前列,成為影視文化創作的佼佼者,並在2013年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推動了電影事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