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守株待兔(1 / 2)

梁上君子這個古代寓言故事,出自於我國南朝宋時期,一位叫範曄的曆史學家,所編撰的《後漢書》。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東漢時期,一位叫陳實的大善人,發現藏在自家屋頂梁上的小偷後,通過自己的巧妙智慧,用言語表達的形式,感染教化那小偷改邪歸正的故事。

而我跟曾三胖此時的處境,不正是上演了一出,梁上君子的現實版本嗎?

由於我跟曾三胖都是頭一次,爬到了房屋的大梁之上,其原因是為了躲避那位老和尚,對我倆的察覺。

因此,我跟曾三胖都是提心吊膽,且小心翼翼的將雙手抱住大梁後,立即緊張的趴在上麵一動不動了。

老和尚用顫抖的雙手打開房門,顫顫悠悠的步入到轉經大殿,仔細檢查了一道剛好停止旋轉的大轉輪,以及周遭的環境後,方才一臉詫異的喃喃自語道:

“不對呀,老僧明明聽到,這隻大轉盤吱溜溜的轉動聲,為什麼才一眨眼的功夫,這轉輪大殿裏就空無一人了。

老僧也許是老眼昏花產生幻覺了,哎,果真是人得服老,不服不行呀。”

隨即,老和尚慢慢吞吞的走到大梁下,居然於一個盤腿之後,用右手手掌托住左手手背,再將雙手兩拇指,輕微抵觸於臍下,打坐入定了。

可是老和尚在這次入定之後,我們竟然沒有聽見,他打呼嚕的瞌睡聲了。

因為老和尚雖然年邁,但是他的耳朵特別好使,假如老和尚此時並沒有入睡,我跟曾三胖不是無法離開這轉輪大殿了?

再者,假如老和尚就在此地,打坐一夜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而且,在今晚十二點後,假如那老和尚不走,我倆應該怎麼接應神大媽他們呢?

因此,我跟曾三胖於麵麵相窺之下,頓時急躁得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座藏經閣樓的結構為抬梁式,這種構架的結構特征,為疊梁式的三角形屋架,它的大梁之上還有一根抬梁。

我跟曾三胖藏身的這根大梁用料碩大,其橫梁中部略微拱起,民間形象的將稱此梁稱之為“冬瓜梁”。

因此,我跟曾三胖躲在這根大梁上麵後,假如不把衣服跟手腳露在橫梁外,以及發出任何聲響,下麵的人根本發現不了我倆。

既然老和尚在大梁下麵入定不走了,我跟曾三胖隻有耐心的趴在大梁之上,一動不動的,靜觀其變了。

我跟曾三胖不知潛伏了多久後,天色逐漸暗下來了。

我本來想等到天黑時,攜同曾三胖直接溜出轉輪大殿,大不了叫大夥取消,今晚十二點夜探藏經閣樓的計劃即是了。

可是“佛”字下麵那兩盞油燈,此時所發出的光芒,雖說不是很亮,卻依然可以照亮整個佛堂。

其次,這座藏經閣樓的房屋結構,為層疊式的三角形屋架結構。

因此我們藏身的這根大梁上麵,還有一根上梁,殊不知這根上梁之下,還有一個“梁上君子”在此時此刻,比我們更加焦急。

就在我跟曾三胖快要忍受不住,做好被老和尚發現我倆,大不了我們取消,今晚夜探藏經閣樓的準備時,兩隻飛鏢突然從上梁位置射出後,那兩盞油燈立即熄滅了。

這時,一個黑影突然從上梁上縱身跳下後,立即奪門而出。

以此同時,那位老和尚的身子突然一個虛晃,以一個旋字翻身而起後,居然十分靈巧的追逐著黑影,一前一後去到了轉輪殿外。

我跟曾三胖立即驚慌的冷汗直流,原來那位老和尚白天對我倆佝僂著一個背,緩緩移步的老態龍鍾像,竟然是他假裝出來的。

曾三胖更是大驚失色的詢問我道:

“老張,原來那位老和尚的身手,竟然是如此的靈巧自如,他肯定知道我倆藏在這轉輪殿的大梁上,才會刻意的,坐在這裏守株待兔的。

我立即有了一種,咱倆被那位老和尚當猴耍的感覺。我想不明白的就是,這大梁上麵的另外一位“梁上君子”,又是什麼時候進來的?怎麼我們直接不知道?

對了,老張,你說老和尚剛才在大梁下守株待兔的目的,是為了捉住我倆,還是為了捉住另外的那個人?”

這出突發的事件,直接在我跟曾三胖的意料之外,我來不及多想,慌忙拉住曾三胖的手往下一躍後,立即“馬不停蹄”的,逃出了轉輪大殿……

暫且不表我們出去之後的事情及經曆,先回到今天下午,我們結束完“穿越電網”後,回到廂房時候的情形。

大夥在大海禪師,以及趙四掌櫃的帶領下,一路談笑風生的,從羅漢林裏回到了東西廂房。

大夥從趙四掌櫃口裏得知,今天的“梅花樁法”以及“穿越電網”,均是“延門五關”的熱身賽後,立即對延青酒樓這個神秘的機構,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包括大夥看那趙四掌櫃的目光時,都多出了幾分敬佩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