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頓時被我這幽默的形容,給逗得“撲哧”一笑,老板娘說既然還要來三個吃貨和一個男人,那麼我倆現在點的這些菜根本不夠吃,我們不妨可以嚐試一下,本店新推出的兩道菜。
這兩道菜名,分別叫做“水裏遊”和“跳得”,我跟馬文才還是第一次聽說過,有這樣的兩種菜名,所以我倆接過老板娘倒給我們的糯米茶後,立即好奇的對老板娘表示願聞其詳,這兩道菜名的含義是什麼。
原來這第一道叫做“水裏遊”的菜名,是碳烤小黃魚的意思,它是用小黃魚、料酒和薑片做成的一道美食。
它在用碳烤的時候再適度的撒上辣椒、花椒以及少許精鹽,烤好之後的小黃魚外酥內嫩,表皮香辣,其味道鮮嫩爽口,讓人意猶未盡。
因為小黃魚的生活環境是在水裏,所以該店的老板娘,形象的把這道菜,稱之為了“水裏遊”。
我跟馬文才明白了“水裏遊”的來龍去脈後,毫不猶豫的點了六條“水裏遊”。
老板娘對我們介紹另外一道,叫做“跳得”菜名的時候,馬文才打斷了老板娘的講話,因為馬文才要自己想出,“跳得”這道菜名的意思。
馬文才思索了片刻之後,小心翼翼的詢問老板娘,既然“水裏遊”是指魚類的意思,那麼“跳得”所指的,是不是一種生活在陸地上的生物,比如說牛蛙之類的動物,因為蛙類比較擅長於跳躍運動。
馬文才猜測到這裏的時候,頓時將這位美麗迷人的老板娘,給逗得捧腹大笑,老板娘在大笑過後,首先肯定了馬文才,天馬行空的豐富想象力,不過令老板娘遺憾的是,馬文才僅是猜中了三分之一。
原來老板娘口中所謂的“跳得”,的確指的是一種,擅長於做跳躍運動的小動物,不過老板娘所說的“跳得”,指的是一種叫做螞蚱的昆蟲。
搞了大半天,原來“跳得”這道菜,其實是“油炸螞蚱”的意思,老板娘說“油炸螞蚱”是滇南獨有的一道風味小吃,螞蚱的學名又叫做蝗蟲,它們對農作物的危害極大。
每當蝗災襲來農田的時候,隻需要片刻工夫的時間,這些遮天蓋地的螞炸,便可以把地裏的莊稼,給消滅得幹幹淨淨。
但是螞蚱在醫學上,又有著止咳平喘的作用,它對百日咳、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有著較好的療效。
記得主席他老人家曾經說過,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嘛,這也是一個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客觀轉移的“辯證法”。
因此,滇南人民富有創造性的,將蝗蟲製作成了一道美味後,並將它們名正言順的搬到了餐桌上,這也是讓蝗蟲贖罪的一種方式和因果循環的一種輪回。
這個新陳代謝和矛盾轉移的規律,也應證了一句話,出來跳,遲早是要還的。
因為螞蚱在地上行動的姿勢,就是蹦蹦跳跳的樣子,所以該店的老板娘,形象生動的把這道菜稱之為了“跳得”。
該店老板娘,對這兩道菜名的形象命名,讓我跟馬文才佩服不已,民間出高手這五個字用在老板娘的身上,一點都不為過。
我跟馬文才弄清了,“跳得”這道菜的含義後,我倆在灑脫無比的開懷大笑之後,均是豪爽的表示,願意品嚐“跳得”這道菜,子曰何樂而不為呢?
老板娘重新替我倆的杯子裏,加滿了糯米茶後,愉快離去的時候,馬文才抬起左手看了看手表,這個時候是九點四十五分。
馬文才立即提醒我,可以跟牡丹兒她們電話聯係了,想必她們在這個時候,已經從“賞女人洗浴中心”出來了。
我點了點頭後,連忙撥打出了牡丹兒的電話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