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求字的各界成功人士。平凹的書法,已經進入了商品領域,成為特殊的禮物。很多單位或個人,想打通關係辦事,就將賈字做為“敲門磚”,別看那張宣紙又輕又薄,寫上賈體書法以後,敲門的力量一點兒也不弱。平凹怕擾攪,便抬高字價,欲嚇退求字者,卻反倒有增無減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用在蓮湖巷很合適。

三是文學愛好者。這種朋友最多,也最難招呼。他們不遠千山萬水而來,風塵仆仆,熱情很高,就是想將自己的習作呈送賈作家評鑒指點一番,但平凹不可能一一接見,要不他就成了信訪室的接待員。可那些文學癡迷者就是不走,常常坐在傳達室裏一等數天。當然,除了看稿子,還有想托平凹找工作的,介紹對象的,測字算命的……我隻接待過一小部分,都感到麻煩無比呢。

有一天,我對平凹說:領導是不是該給我發加班費啊?

平凹笑了:請你吃飯,巷口羊肉泡饃一碗。

蓮湖巷外邊是大蓮花池街,再往南走是麥莧街、大皮院街、北院門街,這一帶係西安城內著名的回民坊,傳統風味小吃集中區,洋溢著濃鬱的伊斯蘭文化特點。除了聞名的羊肉泡饃,還有羊肉小炒、水盆羊肉、灌湯包子、砂鍋餃子、牛肉麵、八寶粥、烤肉串、肉丸糊辣湯、蜂蜜涼棕子等,有時候上午開完會,大家就在附近填肚子。周圍數十家飯館,讓我們吃遍了。平凹還帶外地來的客人,也在巷外品嚐地方特色。那小吃街上有些飯館的名稱,還是他給題寫的。

3

蓮湖巷裏,先後出版了兩種著名的文學雜誌,一是《長安》,二是《美文》。

《長安》雜誌1980年創刊,憑著新銳之氣衝上文壇,當時與《青春》、《青年作家》、《廣州文藝》一起,被稱為市級文學刊物中的四小旦,很是紅火。那時興辦文學講習班,蓮湖巷是文學青年們鍾情的聖地,全國各地前來拜師求教的人不少。後來刊物擴大通俗內容走向市場,書商們也在巷內出出進進,甚為熱鬧。《長安》堅持了10年,繁華了10年,鬧騰了10年,到1989年由於特殊原因才停刊。

1992年,《美文》雜誌創刊,舉起“大散文月刊”的旗號,以厚重廣闊的內容,高雅大氣的品位,清新脫俗的麵貌,在文學界刮起大散文之風,受到讀者的歡迎。雜誌至今已出版了15年,郵發的訂數恒久不變,像一棵長青樹,被喜愛它的讀者擁戴入眼。很多從事文學寫作的人,非常看重自己的作品登上《美文》,好像那是創作征途上的一個台階、一個標誌。在全國各地文化界,也常能聽到“我是《美文》讀者”的自白。有些愛好收藏的人,曾四處搜尋這本雜誌的創刊號呢。

在原來的《長安》和現在的《美文》雜誌版權頁上,都印著本刊地址:西安市蓮湖巷2號。

於是,一些喜歡文學的人到西安出差,遊覽了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碑林、古城牆之後,往往要找到蓮湖巷裏的《美文》編輯部來坐坐,來聊聊,來看看這本精品雜誌的辦公地和製造者。但他們走進狹窄的小巷,爬上簡陋的小樓,常常露出失望的神色,驚歎說:你們就在這麼一條破爛小巷裏辦公啊?我們回答:是呀,我們就在這裏,怎麼了?接著便聽到一陣感慨:唉,還以為蓮湖巷是一個壯觀美麗的大地方呢!

對於外地人的議論,我們反倒覺得奇怪。可能是我們生活在這兒久了,已經習以為常了吧。

看來,對什麼事都不要期望值太高。一位先賢說:光吃雞蛋就行,不必看那下蛋的雞。用在這兒很合適。

據說鄰省的武漢市文聯、成都市文聯、甚至綿陽市文聯、洛陽市文聯等都有比較像樣的院子和樓房乃至文學藝術大廈。

我們沒有大樓,但我們有《美文》雜誌,它已經是古都西安被外界關注的文化名片中的一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