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之二:佛教的可信與可疑2(2 / 3)

但是,沒有和三維世界接觸過的二維人,他們根據幾千萬年來的生活經驗,不會承認在二維世界之外還有一個別的維度。不知道咱們的三維世界比二維世界要豐富多彩無數倍。除非有一個三維人把一個二維人從二維世界中拿出來,拿到三維空間裏。這個時候,這個二維人看到的就是一堆眼花繚亂,不斷變換的二維圖形。這些圖形超過了他以往一切的經驗,他覺得根本沒法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當三維人把這個二維人再放回他的世界裏的時候,這個二維人會激動地和他的同胞們講:“我剛才在一股不可言說的神秘力量的幫助下,遇到了極其特殊的體驗,我發現了一個非常美妙的世界,卻沒法用語言向你們描述。”

我們這些三維人,對於二維世界來說,是不是有點像神佛?這個三維世界,是不是像一個無法形容的佛國?

那麼,假如我們之外還有四維、甚至更高的維度,如果那個世界裏也有智慧生物,對於我們來說,他們是不是很像是全知全能的神佛或者上帝,他們的居所是不是像是佛國或者天堂?實際上,已經有很多科幻作家這麼幻想過了 。

蔣維喬先生就講,他打坐的時候,有時會看到身體內的物體,就好像打開倉庫看見裏麵儲存的糧食一樣 。這不很像是站在高維世界來觀察三維世界的結果嗎?

如果您熟悉物理學,您可能知道,現在物理學最大的難題之一是無法統一四種自然界的基本相互作用力。而且就算拋開引力,統一剩下三個力的數學描述也非常醜陋不堪。這種情況,就好比物理老師告訴我們說,推動桌子和推動椅子所遵守的物理定律是不一樣的,而且這些定律還要用一百多行公式才能表示。對於物理學家們來說,這些又笨又不優美的公式並沒有揭示出物理規律的本質,它們不過是為了符合我們的觀測數據,勉強拚湊出來的。物理學家們認為,一定有某一個極為簡潔的公式,能統一所有的物理現象,就像當年牛頓幹的事一樣。

但所有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對統一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努力都失敗了。

這時候,數學家幫助了物理學家。依靠純粹的數學方法,物理學家們發現,在十維或者十一維的空間裏,可以用非常優美的數學表達式來統一四種作用力。換句話說,我們觀測到的所有物理現象在高維空間裏能夠得到完美的統一(即超弦理論和M理論)。似乎高維空間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結合前麵我們對高維生物的想象,這個物理學觀點似乎可以用來支持宗教。

不過,這個誘人的想法有兩個問題。第一,上述理論以人類目前的能力無法用任何實驗檢驗,雖然很美妙,但僅僅停留在紙麵上。這對於物理學來說,是不可忍受的。第二,即便物理學認為有高維空間,我們也不知道這個空間裏是不是存在智慧生物。就算存在,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願意拯救我們。

三 不可知論下的佛教(1)

佛教各宗都試圖破除理性,認為理性是人類對事物本質的錯誤認識。

我大致認同這句話。之所以說“大致”,是因為“本質”和“錯誤”的概念並不應該在這句話裏出現,它們也是理性創造出的概念。

理性思維的局限性,之前已經說了很多。比如,理性思維無法超越空間和時間的限製,我們如果不帶上空間和時間的概念,我們就無法描述任何事物。但是,時間、空間等概念卻不是世界本來就有的屬性。

(為什麼時間、空間概念是理性的產物,而不是事物本質的屬性,相關的簡單證明我們在講華嚴宗和天台宗的時候,已經介紹過了 。)

人類必須依賴時間和空間概念才能思維,那人類是怎麼理解超越了時間空間的世界呢?

隻有歪曲世界。

人類隻有把時空概念強加給萬物,才能去認識它。所以人類認識到的,隻能是萬物被歪曲後的結果,而不是萬物的本質。

這就是康德的形而上學。康德管世界的真實樣子叫做“物自體”,管我們用來理解(歪曲)萬物的理性工具叫做“先天認識形式”,管我們能認識到的萬物,也就是被歪曲後的萬物的樣子,叫做“表象”。

這也是佛教大部分宗派的世界觀。世界的真實樣子是“佛性”。我們用來理解世界的理性工具是“妄想”、“雜念”。我們通過理性感覺到的世界,是“色即是空”中的“色”,也就是“色相”。

從這個角度看,康德的形而上學和佛教的世界觀是可以一一對應的。

對於這套形而上學,先說一個容易引起的誤解。

這個解釋有點抽象,又不是很重要,隻是想用來解釋華嚴宗的一個小錯誤。如果您看不下去的話,可以直接跳過本節剩下的內容,直接從第四節開始看。

這個誤解是什麼呢?

在一般人的理解是,物自體和表象是有一定的對應關係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在現實裏,我們打撲克牌。

我們知道,我們看到的撲克牌不是它本來的樣子,而是我們歪曲後的表象。但是,我們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張被歪曲後的撲克牌的理解,該有一定的共同之處的。比如我隨便拿一張A,打牌的人見了,都一致認為這張牌是A,而不是其他的牌。要不是這樣,我們就沒法玩牌了。那麼,既然撲克牌有52張,所對應的物自體不也應該是52個什麼東西嗎?否則我們洗牌、發牌這個行為,在物自體那邊是怎麼實現的呢?

我要說,“52張撲克牌一一對應52個物自體”這個觀點是錯的。

這個觀點的前提是說,物自體變成表象的過程,就如同光線通過鏡片的過程:先是物自體,然後理性去歪曲物自體,然後出現表象。問題是,這個“過程”也是我們理性思考出來的概念。我們把物自體和理性工具的關係想象成“歪曲”和“過濾”的過程,這個“歪曲”和“過濾”也是理性概念。我們認為物自體和表象一一對應,這個“對應”也是理性概念。

這些概念在物自體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這就是說,我們並不能因為有52張撲克牌的存在,就能認為背後一一對應了52個模糊的物自體。這是因為所有洗牌的活動,其實隻存在於表象層麵,而不涉及物自體。我們洗牌的這個動作,有沒有幹涉到物自體我們永遠不知道。

所以,我們以為可以根據經驗來對物自體進行某種程度的認識的想法,是錯的。

一句話:我們對物自體什麼都不能說,什麼都不知道。

假如您接受了這樣的觀點,那麼華嚴宗的“十玄門”雖然很了不起,卻是錯誤的。

我們前麵說過十玄門。十玄門是說,事物的本質具有十個屬性。比如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係是“圓融無礙”。華嚴宗用寶網上的寶珠做比喻。說每一個寶珠都映照著其他寶珠的樣子,每一個寶珠都影響了其他寶珠,也包含了其他寶珠,同時每個寶珠又是各自獨立的,而不是混沌的一團。

這個觀點就很像我們前麵對52張撲克牌的理解。我們認為,因為我們可以洗牌和打牌,所以52張撲克牌所對應的物自體,並不是整個的一大團,而隱隱約約、模模糊糊地可以分成52團。這52團是互相影響的,但仍舊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但根據前麵的分析,我們知道了,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我們不能說52張撲克牌所對應的物自體,是獨立的還是混為一團的,因為這已經超過了我們理性的概念(甚至連“對應”這個概念都不存在)。就算我們看到了、感到了這些物自體,以我們現在的思考能力,還是不能理解它們到底是什麼東西,到底是什麼狀態。假如我們獲得了如佛祖一樣超人的能力,能理解這些物自體了,我們也不能把這狀態用人類的語言表達出來。

所以八不中道的“不一又不異”才是對的,“十玄門”這種正麵的描述是不對的。我們隻能像八不中道那樣,告訴大家我們對事物本質的所有描述都是錯的,除此之外的,我們什麼都不能說。

更進一步說,既然我們對物自體、對事物的本質什麼都不能說,因此世上是不是存在“超越了人類理性認識能力的東西”,我們也不知道。假如這東西存在的話,它是不是比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更為真實、是不是代表了事物的本質,我們也不知道。而且因為“本質”這個概念也屬於理性概念,所以實際上,根本不存在誰比誰更接近本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