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諾是美國強生(Johnson&Johnson)公司發明的一種止痛藥,在美國成人止痛藥市場中占有35%的份額,年銷售額高達4.5億美元,占強生公司總利潤的15%。
1982年9月,美國芝加哥地區發生有人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諾藥片中毒死亡的嚴重事故,一開始公布的死亡人數隻有3人,後來卻傳說全美各地死亡人數高達250人。事件經媒體傳播後迅速擴散到全國各地,後來的調查顯示,有高達94%的消費者都知道泰諾中毒事件。
事件發生後,在總裁吉姆·博克(JimBurke)的領導下,強生公司在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長為首的7人危機管理委員會,並迅速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不但使強生成功地化解了危機,而且還贏得了公眾的信任,使危機巧妙地演變為“契機”,成為危機公關史上的經典案例。
強生公司首先配合警方收回和封存了市麵上的全部泰諾止痛藥,然後通過媒體告誡人們不要再使用舊包裝的泰諾產品,並公開銷毀了價值1億美元的2200萬瓶可能存在問題的產品,還耗資50萬美元利用各種渠道通知醫院、診所、藥店、醫生停止該藥品的銷售。
隨後幾天它們積極配合美國醫藥管理局的調查,在5天時間內對全國收回的近800萬粒膠囊全部進行檢驗,最終發現受汙染的藥片總計不超過75片,並且全部出自芝加哥地區,不會對全美其他地區的患者造成影響。
警方調查顯示:由於泰諾的生產流水線是密封的,不可能有毒品進入。而強生公司在芝加哥地區收繳上來的含氰化鉀成分的泰諾膠囊上均發現了針孔,由此可以證明是有人故意投毒。不久,警方即拘捕了涉嫌投毒的一個精神病人,而最終因服用泰諾中毒死亡的人數也確定為7人。
為了讓人們了解這一真相,說明“責任不在強生公司,我們也是受害者”,強生公司專門租用衛星頻道,在全美20多個州同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公眾出示受到“陷害”的相關證據和警方的調查結果。至此,此次危機可以說已經完全得到控製。
但善於“借勢”的強生公司並沒有急於將原來的泰諾產品投入市場,而是積極響應美國政府和芝加哥地方政府正在製定的新的藥品安全法案,推出了三層密封包裝——“無汙染包裝”取代原來的包裝,從而徹底地排除了藥品再次被汙染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在世界著名公共關係公司博雅公關公司策劃下,強生公司於1982年11月11日舉行了大規模的媒體發布會。會議由公司董事長吉姆·博克親自主持,他對新聞界能夠公正地對待“泰諾”事件表示感謝,還向公眾介紹了該公司率先推出的泰諾防汙染新包裝。
會議還向公眾宣布:強生公司將向公眾發送優惠券,凡憑此券都可以免費獲得2.5美元的泰諾新包裝止痛片;公司還將設立250部免費熱線電話以回答消費者的谘詢。
強生公司嫻熟的品牌危機公關手段後來被證實是非常成功的。在事件發生一年後,“泰諾”止痛藥不但恢複了其事件前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而且還因其在危機麵前表現出來的社會責任感而備受消費者尊重。強生還因此獲得了美國公關協會頒發的銀鑽獎。
5.邀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站出來為企業代言
當品牌危機發生時,應該主動的邀請第三方在媒體上談相關問題,這裏的第三方既包括行業專家、顧問,也包括權威檢測和科研機構等非利益相關者。因為第三方不但具有權威性,而且當他們麵對問題時,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公正地對事件進行評論,所以對公眾來說具有較大公信力。
2005年3月,《環球時報-生命周刊》的一篇報道稱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許多速溶茶裏的氟化物含量超標,過量飲用會引發骨骼氟中毒。此文一經刊出,隨即被各大媒體廣泛轉載,也把聯合利華旗下的“立頓”速溶茶推到風口浪尖上。
事件發生後,聯合利華啟動危機處理程序,並分兩次將“立頓”速溶茶送往中國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進行檢測。3月29日上午10時,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正式向媒體公布了關於聯合利華立頓茶氟含量檢測結果:被檢測的立頓係列產品氟含量全部符合標準。此後“立頓”速溶茶氟化物超標事件逐漸得到平息。
品牌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企業沒有樹立危機意識。隻要我們能夠正確的認識品牌危機產生的根源,在危機產生之前察覺並扼殺危機,在危機產生後迅速、冷靜地處理危機,就一定能控製危機,轉化危機,使品牌的生命之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