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成本電影表現驚喜
高軍說,今年的國慶節,其實是國產電影的一個分水嶺。“從此之後,國產片打出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口碑票房雙贏的《失戀33天》暫先不論,即便有的電影票房成績不理想,但整體口碑也很好,比如《星空》、《轉山》、《李獻計曆險記》等,個個口碑上佳。”
回望這一年的電影市場,國慶節之前,恰是商業大片廝殺的戰場,在這個間隙,也有一些中小成本電影希冀以不同的賣點博出位。先是《觀音山》先聲奪人,取得近八千萬票房,為文藝片樹立了一個票房標杆;緊跟著《最愛》不遑多讓,在文藝愛情片類型內,收獲口碑和票房雙贏。
但真正引爆票房和業內關注的,是《孤島驚魂》這部壓在庫房近兩年的小成本懸疑片,以四百多萬元成本博得了九千萬票房,成為上半年的票房黑馬。但是這部電影,也因影片品質飽受詬病。業內認為,這部電影的票房成功,隻是片方充分利用了楊冪的明星效應,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廣泛動員粉絲資源,最終隻能作為粉絲票房成功的案例。
的確,緊隨其後的電影《大武生》,片方也一度想通過韓庚和吳尊的粉絲來拉動票房,但成績並不理想。
此外,在小成本電影這個陣營內,今年也湧現出真正的口碑第一片《鋼的琴》,可惜隻拿到五六百萬的票房。緣於題材和話題的沉重性,它與電影市場消費主流脫節,盡管拿獎拿到手酸,但票房無論怎樣都難以操作,可算中國電影的一個悲壯案例。其後的《李獻計曆險記》、《星空》、《轉山》等電影,雖然口碑不錯,票房也不算慘烈,但未能為中小成本電影實現真正的成功突圍。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教授認為,“這樣的怪象說明中國電影市場發育還不成熟,對影片風格、類型的包容度不夠。”他以此呼籲,中國電影市場未來應該朝分眾化方向發展,就比如去超市買洗發水,貨架上產品種類繁多,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購買力、產品特性來隨意挑選。
事實上,票房證明電影商業上的成功,口碑是觀眾對影片質量的評判。直至2011賀歲檔來臨之前,才終於殺出一匹真正的票房口碑雙贏的黑馬《失戀33天》。
這部電影製作成本僅為900多萬,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定位“為失戀人士量身打造”。在前有《鐵甲鋼拳》,後有《驚天戰神》的狙擊下,首日票房近2000萬,光棍節當天票房4000萬,四天之內票房宣告破億,對同檔期的兩部好萊塢大片實施“逆襲”。
總的來說,今年中小成本電影的表現是令人驚喜的,這會為我們的市場帶來什麼呢?
“這個現象比較好地扭轉了國產片口碑不佳的現狀,讓觀眾重樹對國產片的信心,這應該是最大的利好。大家會覺得,我們的國產電影還有好的作品,有誠意的作品,接地氣的作品。前一段時間由於國產大片大批滑鐵,很多投資商認為國產片不好幹了,現在他們的信心又振奮起來。而且,影片的種類也更豐富多元。”高軍說。
作為好萊塢的圈錢法寶,今年最賺錢的海外大片幾乎都是續集,都強調3D、CG特效等視聽刺激元素,並且這些電影已經形成品牌效應,擁有眾多粉絲。比如暑期檔前後上映的《功夫熊貓2》、《變形金剛3》、《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僅這三部電影便突破全球10億美元票房大關。
但真正引爆票房和業內關注的,是《孤島驚魂》這部壓在庫房近兩年的小成本懸疑片,以四百多萬元成本博得了九千萬票房,成為上半年的票房黑馬。但是這部電影,也因影片品質飽受詬病。業內認為,這部電影的票房成功,隻是片方充分利用了楊冪的明星效應,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廣泛動員粉絲資源,最終隻能作為粉絲票房成功的案例。
回望這一年的電影市場,國慶節之前,恰是商業大片廝殺的戰場,在這個間隙,也有一些中小成本電影希冀以不同的賣點博出位。先是《觀音山》先聲奪人,取得近八千萬票房,為文藝片樹立了一個票房標杆;緊跟著《最愛》不遑多讓,在文藝愛情片類型內收獲口碑和票房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