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濤:競爭持續,嚴把關(1 / 2)

特別策劃

作者:李麗

鄧濤小檔案:

北京天禾兄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製作總監

2002年組建成立北京天禾兄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至今先後獨立製片管理了數十部集電視連續劇和電視電影。包括《秦始皇》、《塵埃落定》、《紅頂商人胡雪岩》、《大祠堂》、《燃燒的生命》、《趙氏孤兒》等。參與製片管理的作品先後曾獲飛天獎、駿馬獎、金鷹獎、百合獎、白玉蘭獎、美國電視“艾美獎”等獎項。

2011紅劇當道

影視圈:請您總結2011年電視劇的總體狀況如何?有什麼值得注意的現象產生嗎?

鄧濤:今年的影視劇市場可以用異常繁盛來形容,報批到廣電總局的電視劇有三萬多集,創下了曆史新高。不僅產量大,電視劇的類型也非常豐富,曆史、年代、穿越、現實生活等各類題材的作品都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極大的豐富了電視熒屏。

談到2011年最明顯的現象那一定是紅色革命題材電視劇呈現高峰,這與“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特殊曆史背景關係密切,同時這是政治需求,每個電視台都必須要抓這樣的戲。相信這類題材的電視劇在2012年會有所減少。此外,從操作層麵上來說,今年的電視劇製作成本普遍漲幅較大,如果說前兩年是演員片酬上漲的話,那麼現在就是人和物一起漲。當然我們拍攝《秦始皇》時,一套盔甲2000塊錢可以做得很好,而現在花10000塊錢也未見得能夠做好。成本的上漲就意味著必然要增加投入,整部戲的投資額也都相應提升。

影視圈: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投資額的增大是否意味著投資風險越來越大?

鄧濤:雖然現在的市場很好,但的確風險也很大。在這個市場裏,缺少的並不是資金,但不是說有人來投資,這個戲到最後就一定能走得很好。從劇本的選材到拍攝、製作,以至於發行都要做得精準,直接找準觀眾的訴求才是關鍵,這樣這部戲才能成功。否則就如一葉小舟般淹沒在浩瀚的電視劇“海洋”中。今年我們拍攝的《中國地》就很幸運,它趕上了市場好,收視也好,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都湊齊了。不過一年中這樣的戲也沒有幾部,大部分劇還是風險很大的。

影視圈:縱觀2011的電視劇生產,哪種題材類型占據產量的主導?

鄧濤:首先是前麵提到的革命題材電視劇,因為今年的特殊曆史背景,它的產量一定最高。現實生活題材的電視劇每年的產量都不少,它與觀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很受關注。今年上半年,諜戰題材的電視劇播出的比較集中。而像《宮》、《步步驚心》這樣的穿越劇,由於它的娛樂性,也取得了不錯的收視。不過據我了解,後兩類劇,廣電總局已經做出相關規定,會對拍攝要采取相關的限製,明年的產量應該會有所減少。

影視圈:那麼在當下的市場背景下,拍攝電視劇是以觀眾的喜好為導向,還是製作方引導收視?

鄧濤:如果從製作方的角度講,我們畢竟是搞這個專業的,所以我們更希望一部分作品是由專業人士在引導市場。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電視劇的生產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電視台為導向的,電視台認為自己更了解觀眾的喜好。實際上大量觀眾是給什麼看什麼,還是比較被動的。為什麼現在穿越劇、跟風劇盛行,因為收視不錯,所以電視台認為觀眾喜歡這個。但看這樣的作品會產生什麼價值嗎?有些東西確實不想做,但人家的市場很好,這就是比較矛盾的一點,會讓製片人心生糾結。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更偏好具有厚重感的,偏文藝的,文學功底紮實一些的作品,這可能與自身的學識與素養有關。因此還是會選擇自己能夠投入的、喜歡的戲來拍。作為製作人員,是需要投入巨大情感去做這件事情的,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是沒有辦法做好的。所以我們一方麵要積極地了解市場需要什麼,另一方麵要調整拍攝的方向,希望最終選擇的既是市場需要的,又是自己喜歡的作品。

“泡沫”之中需謹慎

影視圈:您預計2012電視劇的趨勢會怎樣發展?

鄧濤:2012年現實題材的作品應該還是占據電視劇市場的主導地位的,因為它與生活離得近,觀眾喜歡關注婚姻、家庭,希望從中得到感悟或啟迪。不過現實題材出好作品也比較困難,常規地記錄現實生活並不難,但做得有特點,有獨特視角的就太不容易了。需要創作人員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洞悉社會熱點。我剛剛還在看《雙城生活》,感覺它的台詞寫得非常好,最起碼特別的真實。像王麗萍這樣優秀的編劇一直在寫這方麵的東西,所以成功率比較高。希望未來的現實劇也能多出這樣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