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上人情冷暖
2007年,劉德華投資製作電影《兄弟》,他邀來當年的好兄弟苗僑偉、黃日華、湯鎮業傾力出演,雖然梁朝偉的缺席令人難免遺憾,但時隔十幾年後,座下的“五虎迷”們大多已近不惑之年,再在大熒幕上看到往昔兄弟同心的場麵,感懷的不僅僅是年華的流逝,更有記憶中的美好過往。
在《兄弟》宣傳時,黃日華和湯鎮業忍不住打趣三哥是大富豪,說他房子比劉德華大,好車比劉德華多。黃日華還爆料他十分愛玩,很怕寂寞。對此三哥打著哈哈說:“其實我最豪華的車子就是我的一雙腳。不過,現在沒有經濟壓力,複出演戲的確比以前輕鬆。”
那麼,在五虎當年如日中天時,他因何選擇去商海弄潮,才有了這番循環往複的戲夢人生?
說起來,五虎的光輝歲月,可算是始於《過客》而止於《楊家將》。在短短的五年間,五虎取代了鄭少秋、周潤發在當年電視圈的地位。
《楊家將》是1985年無線的台慶劇,也是香港電視史上獨一無二的神話。集結了周潤發、鄭少秋、萬梓良、五虎、鄭裕玲、張曼玉、汪明荃、趙雅芝、劉嘉玲、曾華倩、周海媚、戚美珍、楊盼盼、李香琴及十多個最有分量的甘草演員一同演出這部五小時的短劇。比之現今港劇新生代藝員的青黃不接,這部《楊家將》更顯出珍貴來。
也就是在這一年後,五虎遇上了與無線的合約問題。三哥事後回憶,合約糾紛令五虎名存實亡,事後梁朝偉和黃日華選擇留在電視台,他與劉德華沒有續約,而湯鎮業則因翁美玲的去世而處於半隱退狀態。
離開無線後,他與劉德華同闖電影圈,雖然演了不少電影,但際遇並不太好,沒有一部令他大紅的力作。權衡之下,他先去太太戚美珍家人開的眼鏡店幫忙,開始學做生意,並在1990年徹底淡出娛樂圈投身商界。
可能寧波人天生就有生意頭腦,加上他一絲不苟事必躬親,幾年之後,他的生意便做得風生水起。他創辦的藝視眼鏡集團,最興盛時連鎖鋪麵達50餘家,是全港島分店最多的眼鏡公司。
然而,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對香港零售業打擊巨大,“藝視眼鏡”概莫能外。三哥是個頗能審時度勢的人,就在亞洲金融危機後不久,因公司未能實現上市目標,他於2002年成功將“藝視眼鏡”賣於一家澳州財團,他個人身家過億。
商場如戰場,此話不假,憶及往昔,三哥坦言那個圈子過於現實冰冷,“每天一睜眼就想到幾千張嘴等著吃飯,而我卻在獨自打拚。生意場現實、功利的東西比較多,我本身又不是那樣的人,我愛玩,喜歡聊天,喜歡交朋友,而在演藝圈,有好多朋友支持我,我不會感到寂寞。”
經曆過商場的浮浮沉沉與人情世故,複出後的三哥也確實體悟到這個圈裏的人情味。
對圈中好友來說,昔日的兄弟又可以與他們並肩戰鬥了;對影迷來說,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翹首企盼的“楊康”終於回歸了;對於三哥來說,看到那麼多朋友的支持,那麼多影迷的期待,甚至為他辦網站,寫文章,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他由衷感到自己在這個圈子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我本身是個演員,後來從商,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我接觸了很多商界的人,也在商界學了很多東西,重回演藝圈後,才發現我最喜歡的、最有興趣的還是人生最初的這份職業。”。
我說,“很多人複出後都會感覺拍戲很辛苦。”
他皺眉道,“辛苦就不要拍嘛,大可以去做別的工作,演戲其實是最好玩的工作。”
“拍《歲月風雲》時,雯女說您特別愛玩,有您這樣的夥伴在身邊就不會很煩惱。”
“當演員,最好就是可以演不同人的人生,如果你投入進去,享受這個拍戲的過程,時間就會過得很快,一點都不辛苦。我拍戲的時候,該做戲就做戲,完了就與大家玩玩聊聊,組裏總是嘻嘻哈哈的,大家的配合也會默契一些。出來工作嘛,最要緊是要讓大家都開心,有不開心的事自己放在心裏就好了,不要給人家看到。”
“如果有一天不演戲了,你會幹嗎?”
“我已經試過了,我去做過生意了,可生意做了那麼多年,戲癮還是很大。演戲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就是最好的生活。”
見於微時之情誼
人們總習慣把角色看作明星本身,可事實有時恰恰相反。三哥雖演多了個性複雜、風流倜儻的壞男人,私底下卻是個極其平和、簡單、陽光的人。
昔日五虎中,以三哥年齡最長,自然頗具兄長之風,對一班兄弟照顧有加。尤其在湯鎮業因翁美玲自殺後的那段灰暗歲月裏,唯有三哥肯挺身而出,不怕與世人為敵,替孤立無援的阿湯說話,並陪伴左右,默默支持,甚至因此飽受杯葛。
他複出後在《誌雲飯局》中憶起這段往事,依然淚光閃動。他說,那時他與阿湯總覺阿翁沒有死,他們一起去找道士為她招魂,竟然迷信她能複活。
一場合約糾紛,一個好友自殺,令他對這個圈子漸生倦意,時逢1988年,他的事業也處於低穀。這一年,他在電影《江湖接班人》中扮演退出江湖的大佬“三哥”,此後不僅這個名號跟定了他,他也如片中的“三哥”一樣,逐漸淡出娛樂江湖。從光鮮的大明星,到開眼鏡店的小商人,初涉商界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不抱怨,不氣餒地咽下所有苦澀,平靜寬容地對待一切糾葛起伏。無論是對家庭的照拂,還是對兄弟的無悔支持,逆境中的三哥更展現出一個大男人的剛毅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