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眾誌一心抗燕逆(三)(2 / 2)

徐輝祖拱了一下手,然後說道:“皇上雄韜武略,臣今日看皇上的種種安排,實在是再好不過。我軍必然能夠一鼓作氣,直下幽燕之地,蕩平燕逆,再造個太平盛世”。

徐輝祖這馬屁拍的實在是恰到好處。不過夏言卻並未因此而飄飄然。夏言知道朱棣實屬英雄人物。自己隻是依照史書上的記載對應朱棣的軍事部署和戰略戰術安排而做出的對策。從理論上講,倘若朱棣真是按照離世上所寫的那樣作戰,夏言肯定自己能夠收拾掉朱棣。可是現在,因為自己的穿越,已經給這個時代帶來了改變。史書是死的,人卻是活的。朱棣實在牛逼的不行,鬼知道他會如何改變自己的方略,又從哪方麵進攻。雖然夏言之前是個軍官,掌握的都是些現代的軍事作戰理論。可是夏言自己並未上過戰場,自己的這點本事還未曾和人一刀一槍的計較過。所以自己必須另外再做出些事情來,好讓曆史能夠在自己的編排之下,重新走向。

夏言聽徐輝祖把馬屁拍完,戰旗身來,背對著徐輝祖說道:“輝祖自幼和燕逆一起長大,你覺得燕逆用兵到底怎樣”。

徐輝祖看著夏言站起來,自己也趕緊站起來,跟在夏言身後。聽到夏言這麼問,也不多裏,直接說道:“燕逆朱棣自洪武十五年起常隨鄧俞、傅友德、馮勝、藍玉等名將遠處塞北,掃蕩大漠。已經深得這幾位蓋世名將的兵法深要。後來在洪武二十年、二十五年遵照高皇帝囑咐,獨自帥軍遠征北元餘孽,建大功而還朝。目今天下,就用兵行陣而言,恐怕無出燕逆之右者”。

夏言聽到這兒,轉身看著徐輝祖。看見徐輝祖似乎話尤未盡,就示意他接著往下說。徐輝祖看見夏言的示意,就行了個禮對著夏言說道:“那臣下就鬥膽直言了,還望皇上不要怪罪”。

夏言也不多說什麼,隻是揮手示意讓徐輝祖直接往下說不必拘於禮數。之間徐輝祖整理了下自己的衣冠袍袖,才徐徐說道:“皇上用兵實在鬼神莫測。可是陛下為何棄耿炳文、郭英兩位老侯爺不用,卻單單挑中楊榮、盛庸。至於平安,臣知道他,以前為燕逆部將,深知燕逆用兵之法,必然能克下燕賊。隻是這楊榮一介書生,盛庸又何許人也臣確實不知啊”。

夏言明白徐輝祖的意思,可是曆史上也就盛庸和徐輝祖打敗過朱棣。至於楊榮,那是因為他後來是朱棣遠征漠北時候的首席機要秘書,可見其才華之橫溢。剛才和那幾位臣子解釋的時候徐輝祖並不在場。夏言就隻好對徐輝祖再解釋一番,“朕知道你擔心的都對。隻是這耿老侯爺善於守城,朕可不能把他放到齊魯之地去。那兒千裏坦蕩,毫無艱險可守。這個楊榮隨時一介書生,卻是個深諳兵事之人。至於盛庸,這個人善於以步製騎,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夏言說到這兒就暫時停下來,因為他看見徐輝祖還是有些迷惑不解,而且似乎對自己的用人方針有些鄙夷,就趕緊轉移話題。夏言拉著徐輝祖的手說道:“朕選這些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可是這些人卻正如輝祖所說,名不見經傳。不要說輝祖,就是朕這心裏也不是萬分把握。所以朕就把你留下來。咱們得針對這燕逆,再做些部署,一定要萬無一失”。

徐輝祖聽到這兒,有事一陣感激涕零。皇帝對自己的信任簡直就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於是趕忙對夏言說道:“但請皇上賜教,臣敢有不從命”。

夏言擺擺手,“朕把你留下來可不是要給你直接下命令。那樣朕隻需要讓大伴直接至你府上即可。真是要你來出主意的,幫朕把這平賊方略再完善”。

徐輝祖聽到這兒,一拱手,壓低聲音說道:“臣惶恐,皇上放心,臣必知無不言”。

夏言聽徐輝祖這麼說,就把自己的手搭在徐輝祖的肩膀上說道:“來來來,輝祖,我們坐下來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