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燕逆揭竿往南來(三)(1 / 2)

除了夏言的應天城向北兩千裏,便是朱棣的北平城。此時北平城外的燕軍軍營裏邊的王帳內傳來一陣聲音。“王爺,咱們應該先去寧王那兒走個親戚”,說話的人是姚廣孝,正是唆使朱棣造自己侄兒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

“先生這是何意,孤的這些兄弟們這時候可正是觀望的時候。況且,這寧王自恃謀略過人,豈能為我所用”。

“王上,臣等雖不才,但是卻也是久經沙場之輩。就那皇帝小兒的那些個花拳繡腿的兵馬豈能抵擋。臣請精兵一萬,旦日為王上拿了濟南府”。說話的人正是朱棣手下第一大將張玉。

“好好好”,朱棣聽了拊掌笑道:“張卿家忠勇,孤家心裏很是欣慰。但是咱們還是且先聽一聽先生的話”。朱棣說完便轉頭示意姚廣孝往下說。

“王上,我們的兵馬雖然久經戰陣,上下一心,可惜奈何太少。南軍雖然多是些疲憊之兵,但是臣昨晚上稍微估計一下,隻怕不下百萬。能夠被派來北征的少說也在六十萬上下。所以臣便擔心到那時,南軍倚險而守”,不待姚廣孝把話說完,朱棣便打斷他道:“孤家明白你的意思了。隻是這寧王未必就肯和孤家一同南下。再說了寧王今日才被小皇帝削去了官署護衛,兵馬也未必就見得多啊”。

“王上疏忽了,這寧王雖然是被皇帝削去了官署護衛,可那是朝廷配給寧王的官署護衛。寧王的那朵顏三衛可不是說削去就能削去的。那是寧王自己的親兵,是我太祖高皇帝當年降旨賞給寧王的,皇帝是動不得的”。姚廣孝說完便笑嗬嗬地看著朱棣、張玉、朱能等人。

“孤家明白你的意思了”,朱棣猛地轉身對著自己的眾位將軍說道:“爾等明日即隨孤家出居庸關,去請寧王”。

“王上,臣想問您,要是到了寧王那兒,寧王避而不見該當如何”。姚廣孝在一邊提醒朱棣道。

姚廣孝這一問倒是把朱棣給難住了,好一陣沉默之後便拱手向著姚廣孝請教道:“敢問先生是有何妙計”。

“燕王隻管去了便說自己是落難才去了寧王那兒。同時您得和寧王保證,您就隻帶著親信入城,其餘人等都在城外候著。如此這般便可進的寧王那兒。等進了城,那接下來的事情可不就是反複之間麼”。

“那這京城防務該交予何人”?朱棣拉著姚廣孝的手沉聲問道。

“世子”,姚廣孝麵向眾人說道:“世子仁厚且素習兵事,於這北平防守是再好不過的了”。

沒等的陽光小說完卻聽見一草莽大漢說道:“世子畢竟未曾經過戰陣,況且這北平附近也才是剛剛納入王上之下,不甚太平,先生是要王上隻帶了幾百騎去會寧王麼”。

“對,臣下就是要王上隻帶了幾百騎去。倘若帶的兵馬多了,這寧王會讓王上入得城去麼”?

“先生這計策甚妙,就照先生說的辦”,朱棣說完便站了起來,抽出自己手中的佩劍朗聲說道:“中將聽令,隨孤家明日一早,遠赴遼陽”。

“王上,這讓世子鎮守北平隻怕不妥”,說話的是張玉,與朱能不同,張玉可是能文能武。

“將軍何須操心。目今天下,除了耿炳文還有誰能下了孤家這北平城。況且,從南邊傳來消息,我的好侄子這次可是派李景隆做主帥北伐的。這李景隆孤家可是知道的,從小紈絝,那能擔此大人”,朱棣說完便哈哈大笑:“當今天下誰能當得了孤家”。

“王上,這次來的可不止李景隆啊,臣聽說還有一個叫做楊榮的翰林,還有那個練子寧、齊泰來的”,張玉趕忙阻攔朱棣道。

又是一陣哈哈大笑,朱棣把手搭在張玉肩膀上邊說道:“將軍有所不知,倘若這小皇帝拍了耿炳文來,孤家還懼他三分,可是他偏巧拍的是這幾個人。那個羊絨自不必說,孤家之前對他是聞所未聞。這練子寧、齊泰麼,那就是兩個書呆子。這紙上談兵之事好辦,這上戰場廝殺可是大大的不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