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可能麵麵俱到,追求完美,關鍵在於要努力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而把不足之處的危害降到最小。如果把精力全部花在提高弱項方麵,不僅收效甚微,反而會影響到別的方麵,成為一個毫無特色的人,自然也就難有建樹。
有缺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非要從事與缺陷相對應的工作;有特長當然是好事,但把特長棄之不用,與沒有也就沒什麼區別了。
筆者本人也走過很多的彎路,左衝右突,苦苦掙紮,最終才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定位。每每反思自己的經驗教訓,總是感慨良多,心想:當時要是有人給指點一下就好了。我認為,在今天的社會大環境下,一個人走向社會、開始自己的事業時,至少要問自己下麵四個問題:我喜歡幹什麼?
我適合幹什麼?
我想幹成什麼?
我現在能(在)幹什麼?
第一個問題是要找出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第二個問題是分析自己的性格傾向和能力特長,第三個問題則是對自己一生事業的定位,第四個問題是要使自己立足於目前的現實條件,將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相結合,積極行動起來,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創造理想的條件。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可能上述四個問題的答案都一致,甚至在剛參加工作的一段時間內,還不能就每個問題都給出明確的答案。或者是由於對自己不夠了解,或者是因各種客觀條件的限製,你正在從事著與自己誌趣相去甚遠的工作,也有可能在不斷地跳槽,尋找著新的機會。這些都是極為正常的現象。不正常的是:有些人壓根兒就沒這樣思考過。隻是像一隻沒頭的蒼蠅一樣,隨意地飛來飛去,或是急功近利,經常為了眼前的一些蠅頭小利而改變自己的前進方向。二十多歲年輕人的躁動,我們可以理解;為生活所迫的無奈,我們也能理解。可對一個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的三十歲左右的成熟人士而言,再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就未免有些可惜了。
像前麵所說的那位“銷售明星”就肯定沒有認真問過自己這四個問題,沒有認真對自己的人生事業進行過科學的規劃。他喜歡和適合幹的是推銷,他想幹的以及現在幹的卻偏偏是創辦和管理一家企業。難怪他屢屢碰壁了。
大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家企業,都會有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規劃以及實現這些目標規劃的方法和步驟安排。作為一個理性的個體,我們也一定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和人生有一個總體的計劃和安排。把上述四個問題統一了,人生的方向和具體進程就清晰了許多,年度有年度的目標,5年有5年的打算,10年有10年的規劃,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成功和財富都會被你提前預訂,它們的到來隻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而且,不妨與你的家人一起商量計劃,並做出家庭的發展規劃,大家一起來努力實現一個個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你和家人都會感覺到另一種人生滋味。
兔子的三種來源不考慮市場交易因素,我們可以為一個人獲得兔子(假設為必需的食物)設定以下三種可能。
守株待兔
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中國成語故事:一個農民下田勞作,偶然揀到一隻碰死在大樹下的兔子,拿回家飽餐一頓。當然,第二天,他還會去注意那棵大樹,但他再次得到兔子的概率幾乎為零。也就是說,他得到一隻兔子隻是極偶然的一個事件,運氣好而已,他不可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益(才幹的提高、經驗的積累等等),也並不能保證他的餐桌上每天都可以出現一盤鮮美的兔子肉。
守株待兔隻是個偶然的事件而已。
獵人狩獵如果有一位獵手,為了獲取更多更好的獵物,他苦練槍法,仔細觀察獵物的行蹤,然後很勤奮地去打獵,也許他今天隻打到一隻兔子,也許他今天空手而歸,但他打到獵物是一種必然。而且在這種持續努力的過程中,他會積累更多的經驗,練就更好的槍法,會相應地獲取更多的獵物,既能得到很好的生活享受,同時也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獵人。我們相信,他會持續穩定地獲得兔子。
巧取豪奪
假設在獵人狩獵或農民種田的必經之路或生活居住地附近,有一位有權有勢的惡少或身強力壯的惡霸,他也會利用自己的權勢或強壯從獵人和農民手中奪取兔子。在一定時期內,獵人和農民不敢不從,那麼惡少或惡霸也可以得到兔子,甚至是最有保證,因為不論前兩者誰有兔子,他都會有,他家的餐桌也最為豐富多彩。前提是他所依賴的權勢或自己的身強力壯必須得到保證,對獵人和農民有足夠的威懾力。
如果不看過程隻看結果,這一天,農民揀到了兔子,獵人打到了兔子,惡霸威脅某人也得到了兔子,這三人都吃到了香噴噴的兔肉。如果把這裏的兔子和兔子肉換成我們所關注的財富概念,是否可以說這三人都是成功者呢?畢竟他們都得到和享用了財富。
在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傾向,即簡單地用是否得到財富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而忽略了其必經的過程。其實除去明顯的結果標誌以外,我們更應看重的是他是否在追求這個結果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則可以促使他持續地獲得這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