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絕境逢生(二)(1 / 2)

進入大殿,由金槍班依例檢查。金槍班是大統製的貼身侍衛,最早的隊長名叫程敬唐,現在則是個名叫周錫安的軍官。周錫安和程敬唐一樣,都從很早開始就跟隨大統製,是大統製的心腹親信。不過顧清隨名義上是共和國僅次於大統製之下的二號人物,他也不敢無禮,對顧清隨和明安都沒有嚴查,但也檢查得很是仔細,隻是那名冊放在錦盒之中,他隻是打開看了看便還給了明安,取都沒取出來,便道:“顧司長,請。”

雖然顧清隨是代理國務卿,他的正式職位仍是吏部司長,因此周錫安還是以此相稱。顧清隨點頭還禮,與明安走進了共和殿。此時共和殿已放了數百張小案,顧清隨和明安的位置都在大統製的下手處,相距隻有四五步之遙。此時共和國五部中的工部司司長馮德清、刑部司司長龍道誠都已到了。共和五部,除了兵部司司長由大統製兼任,吏、工、刑、禮四部是大統製和國務卿二者之下的最高官員。馮德清與龍道誠見顧清隨進來,忙起身見禮,過了一陣,禮部司司長林一木也來了。

這四部司長中,顧清隨、龍道誠和林一木都是當年共和軍在五羊城時期的老人,當時他們三人分別是五羊城的職方司、巡察司、遠人司三部司主簿,因此他們都不讚同大統製向五羊城用兵,但先前顧清隨集合議府成員向大統製提出不信任案,龍道誠未未列名,隻有林一木在上簽名。也正因為如此,林一木現在亦被大統製架空,禮部司的實權已經由侍郎程敬唐接手,所以迎春宴他也晚來了一步。顧清隨等了一陣,各部官員已陸續登殿,到了巳時,全體官員都已到齊,此時一個讚禮高聲道:“有請大統製。”

大統製深居淺出,很多官員唯有這一年一度的迎春宴上才看得到他。待大統製出來時,最下手的一些中低級官員連站都有點站不穩。大統製如日在天,高高在上,對下級官員來說,親眼見到大統製一麵,便是終生難忘的幸運,也難怪他們會如此不定。

盡管這兩年來共和國諸事不順,但大統製的臉上仍是毫無異樣。大統製,長相並不出奇,身材也不算高,這副相貌放在人叢中根本不會被注意,但不知為何,總讓人感到他光彩照人,無比魁偉。可是見過大統製多次的顧清隨卻看得出,大統製臉上有種隱隱的憔悴之色。

共和國現在諸事不順,第一元帥和國務卿相繼叛逃,向西向南用兵,迭遭敗績,就算精力過人的大統製,隻怕也已心力交瘁。

“諸公辛苦,請自便。”

大統製說了這一句話,便坐下了。說實話,迎春宴的酒菜根本不值一提,這些官員在家吃的家常菜也不比迎春宴差,但參加迎春宴對他們來是無上的榮光,“一入迎春宴,三生有幸人”,這句話在官員中流傳多年,那些下級官員都以能參加迎春宴而自豪。不是為了吃到什麼,而是為了能夠與大統製共赴宴席。

就算當年的帝君,也不至於如此。顧清隨想著。他早年一直在五羊城,未能入都麵見帝君,但也聽得當年帝君一般在每年開春大宴群臣,那些臣僚一般以此為榮。可說來說去,說的總是帝君宴上吃到什麼山珍海味,對於帝君本人,卻往往並沒有太多景仰之意。隻是,現在這個威望比當年帝君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大統製,將要死在自己麵前了。

這次刺殺,到底對還是不對?

到了這關口,顧清隨突然有了這麼個想法。隻是他也明白,現在無論如何都回不了頭。他最擔心的倒是明安,明安沒見過這等大場麵,萬一嚇得不敢動手,那一切都完了。他用眼角瞟了一下坐在身邊的明安,卻見他淵停嶽峙,毫無異樣,心中不由鬆了口氣,暗道:“沒想到這狄複組中還真有幾個能人。”

此時已要顧清隨宣讀讚詞,然後點名讓各部官員依次上前。他展開名冊,將讚詞先念了一通,然後報上各部司長之名。五部司中,除了大統製兼任的兵部,餘四部依例是以吏、工、刑、禮排列。他率先向大統製敬了酒,然後馮德清、龍道誠、林一木依次上前。四部司長以後,便是五部侍郎上前。不過五部侍郎中因為程敬唐是大統製親信,又是新近重新出山,所以程敬唐是第四個上前敬酒了。司長侍郎以後,就是各部的員外郎上前了。這回便不是單獨敬酒,而是以兵、吏、工、刑、禮的次序,每一部員外郎同時上前。各部員外郎都有五人,五五二十五,這五次敬酒便要花不少時間。待員外郎敬過,再往下便不依次序,十人一組按名上前。等這數百官員敬完,迎春宴正式開始,明天的《共和日報》上發一條頭條消息,說大統製於二月三日在共和殿與諸員共赴迎春宴,宴會在祥和的氣氛中結束雲雲,迎春宴便算正式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