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來了一位富商,當富商祈禱完後,竟然忘記手邊的錢便離去。他看在眼裏,真想叫這位富商回來,但是,他憋著不能說。
接著,來了一位三餐不繼的窮人,他祈禱耶穌能幫助它渡過生活的難關。當要離去時,發現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開,裏麵全是錢。窮人高興得不得了,耶穌真好,有求必應,萬分感謝地離去。
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看在眼裏,想告訴他,這不是你的。但是,約定在先,他仍然憋著不能說。
接下來有一位要出海遠行的年輕人來到,他是來祈求耶穌降福他平安。正當要離去時,富商衝進來,抓住年輕人的衣襟,要年輕人還錢,年輕人不明就裏,兩人吵了起來。這個時候,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終於忍不住,於是開口說話了。
人生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旅途中有太多不可預料的事情,有順境,也有逆境;有無往不利的時候,也有處處碰壁的時候,如果能保持隨遇而安的態度,不過分怨天尤人,生活就會瀟灑許多。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穌所形容的窮人,而年輕人則匆匆離去,生怕搭不上船。偽裝成看門的耶穌出現,指著十字架上說:“你下來吧!那個位置你沒有資格了。”看門人說:“我把真相說出來,主持公道,難道不對嗎?”耶穌說:“你懂得什麼?那位富商並不缺錢,他那袋錢不過用來嫖妓的,可是對那窮人,卻是可以挽回一家老小生計;最可憐的是那位年輕人,如果富商一直纏下去,延誤了他出海的時間,他還能保住一條命,而現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18年的懲罰期限
文/佚名
8年前,特納爾在一次酒後駕車時,撞死了一個名叫蘇珊的年輕姑娘,她還在上高中。當時他接受了一項由姑娘的父母提出的處罰:每周要給死者的父母寄一張支票,支票必須是開給蘇珊的,金額隻有1美元——不多不少,僅僅是1美元——而且要在以後的18年中的每個星期五寄出。特納爾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每周1美元,18年加起來不過是936美元,太小意思了。蘇珊家的親戚朋友們大惑不解,認為蘇珊的父母因悲憤過度被氣糊塗了。每周1美元是個什麼數字?若想用罰款解決,就要獅子大張口,要他900萬、9000萬也不為過,還要一次全結清,幹嗎要拖上18
如果別人做了傷害我們感情、侵犯我們利益的事,我們不一定要“以牙還牙”。懲罰也是可以換一種方式的,關鍵是要能夠達到充分警示當事人的目的,防止對方以後重犯同樣的罪過和錯誤。年?
8年以後,特納爾受不了啦,不再按時寄支票。蘇珊的父母又將他告上法庭。特納爾的精神幾近崩潰,他淚流滿麵地對法官說:“我實在是無法忍受了,每次填寫蘇珊的名字時心裏都會泛起極度痛苦的罪惡感。蘇珊的死還曆曆在目,這傷口太深了,而且每個星期都要撕開一次,後邊還有漫長的10年,怎麼熬啊?也許熬不到10年我就會瘋了……”他要求加倍償還,並一次性全部付清罰款。他的請求理所當然地被法庭和蘇珊的父母拒絕了。
稍許寬慰的是蘇珊的父母,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特納爾不能淡忘了蘇珊的死,要他牢牢記住因自己的過失給別人造成的無法彌補的痛苦。但是,他們也並不想要他用一生來承擔那次事故的後果,所以隻定了18年。偷竊而且恬不知恥的人
文/佚名
一天晚上,有位婦女在機場候機,離飛機起飛還有好幾個小時,她在機場商店裏找到了一本書,買了一袋甜餅之後找了個地方坐下。她沉浸在書裏,卻無意中發現,那個坐在她身旁的男人,竟然如此不禮貌,他未經許可,就從他們中間的袋子裏抓起一兩塊甜餅,塞進嘴裏。她試著回避這件事,避免大發脾氣。當那個“偷餅賊”繼續消耗她的甜餅的時候,她讀著書,使勁嚼著甜餅,看著時間。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她越來越氣憤,她想:“如果我不是這樣寬容,他可能會動粗!”
她每拿一塊甜餅,他跟著拿一塊。當隻剩一塊時,她猜測他會怎麼做。他的臉上浮出笑意,並且略帶拘謹,他抓起最後那塊甜餅,把它分成兩半。他遞給她半塊,自己吃另一半。她從他手中搶過半塊餅,並且想:“天哪!這個家夥還真有點意思,隻是很無禮,他為什麼連感謝的話都不說一句?”
當她的航班通知登機時,她如釋負重地鬆了口氣,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門口,拒絕回頭看一眼那個“偷竊而且恬不知恥的人”。
她登上飛機,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後找到那本她已經快看完了的書。當她把手放進皮包時,她因意外而緊張得透不過來氣來——她的手摸到一袋甜餅!
“如果這是我的,”她絕望地推測道,“那麼另一袋就是他的,而他盡力與我分享!”太遲了,已經無法道歉。她是那樣的難過,哪個無禮、恬不知恥的偷餅賊,恰恰就是自己。
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多檢討自身的言行,不要把目光緊緊盯在別人的“不當之處”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是處好與人關係的關鍵。
掀開人生新的一頁
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