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年2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1 / 2)

2013年2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

每月大事

作者:當代世界研究中心

一、克裏就職美國國務卿,奧巴馬發表2013年國情谘文

2月1日,約翰·福布斯·克裏接替希拉裏成為美國新一任國務卿。克裏就任國務卿曾遭到來自保守共和黨的反對。美國保守政客批評克裏對反美國家的外交立場偏軟,尤其是在對以色列態度和伊朗核問題上,認為克裏的政策可能會過於放縱伊朗,而對盟友以色列卻不溫不火。美國總統奧巴馬力挺克裏,主要是看重克裏豐富的從政經驗、廣泛的國際人脈關係以及誌同道合的外交理念。可以預見,克裏就任國務卿後不會對奧巴馬政府成形的外交政策推倒重來,但勢必將個人獨特風格和外交理念融入美國的外交實踐中,可能會對奧巴馬政府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進行微調,尤其是將新的外交思路融入美國中東戰略、亞太戰略、歐洲戰略。克裏也將麵對朝核問題、打擊恐怖主義、阿富汗問題等一係列挑戰。

2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第二任期內首個國情谘文演講,在很大程度上是未來四年執政的“風向標”,因而備受關注。谘文內容涉及麵較為廣泛,既有削減赤字、稅製改革、就業、教育、移民等內政問題,也包含了打擊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警惕網絡攻擊等外交層麵的問題。縱觀國情谘文,有關經濟等國內問題所占比重較大。在深陷金融危機、經濟發展遲緩的陰霾下,奧巴馬政府將解決千頭萬緒的內政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總體看國情谘文雖未提出宏遠目標,卻體現出務實的基調。另外,奧巴馬在國情谘文的外交篇幅中重點強調外交麵臨的挑戰,並未在“重返亞太”和涉華問題上過多著墨,反映出奧巴馬政府在此方麵趨於謹慎。

二、韓國躋身“太空俱樂部”,朝鮮強行第三次核試驗

1月30日,韓國成功發射“羅老號”衛星,經曆兩次發射失敗後終圓“太空夢”,成為世界上第11個“太空俱樂部”國家。在朝鮮半島局勢趨緊的背景下,韓國取得太空科技領域突破的影響不僅限於其初步具備開發太空的能力。在韓國看來,“羅老號”衛星發射成功是對朝鮮成功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的回應,是對朝鮮“挑釁”的有力回擊,也是李明博總統離任前留下的遺產。對朝鮮而言,將韓國發射“羅老號”衛星同樣視為極大的挑釁。朝鮮指責美西方國家在發射衛星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更加認為任何針對朝鮮射星的製裁均為無理之舉。韓朝兩國在太空領域的競賽,不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2月12日,朝鮮成功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向國際社會展現了超強硬的反製裁姿態。此次核試驗是對聯合國關於朝鮮發射衛星的2087號決議的回應,表明朝不會屈服任何外來壓力,將堅定地推行擁核戰略。核試驗對朝而言有兩層意義,一是進一步鞏固金正恩的執政地位,向國內展現其具有領導朝鮮走向“強盛大國”之路的魄力;二是抓住大國不希望朝鮮半島局勢失控的心理底線,利用各方在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利益訴求的不同,在各方利益博弈中求生存。然而,朝鮮也將付出沉重的代價,美西方國家不會任由朝鮮的行動,將加大製裁力度,半島安全局勢再次陷入美西方國家強硬製裁——朝鮮超強硬回應的惡性循環中。相關各方均以強硬的方式顯示國家的意誌,將妥協和退讓視為軟弱表現。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在以硬對硬的較量中不可能實現,各方隻有通過政治對話的方式,切實關切對方利益,建立東北亞安全和平機製,才可以打破朝核僵局,真正實現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三、安倍晉三訪美試圖鞏固日美同盟,奧巴馬在中日釣魚島問題上態度謹慎

2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美國。安倍此次訪美的最大目標是表達對美國的忠誠,鞏固日美關係同盟。安倍上台之初,便闡述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將日美同盟稱為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石。安倍訪美期間,在軍事基地搬遷、日本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 談判等方麵向美方做了積極表態。日本“獻媚”美國不僅是為了延續二戰以來日美之間的同盟關係,更是為獲取現實利益而需要美國施以援手,拉攏美國遏製中國。尤其是在安全問題上,日本需要美國明確支持,以增強日本在亞太地區的威懾能力。

盡管美國也非常重視與日本的同盟關係,奧巴馬甚至將美日同盟視為“確保亞太安全和美日合作的關鍵基礎”。然而,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會為支持日本過分得罪中國。雖然美國在各種場合明確了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但在安倍此次訪美期間,奧巴馬刻意回避釣魚島問題,並以一種安撫的態度回應日本。究其原因,一是美國顯然不願明確支持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以免刺激中國,以在中日之間維持平衡;二是美國不願被日本“牽著鼻子走”,避免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上被日本“綁架”;三是中日之間如因釣魚島爭端擦槍走火不符合美國利益,它不僅將對發展緩慢的美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也可能導致美國被迫直接介入中日之間的軍事衝突,這種後果是美國極力避免的。